【五洲新语】海能达智能制造的落地缩影——「精工智坊」入驻厂房的实践

  • 来源:
  • 2019-11-20 10:34:28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作为专网通讯行业的龙头企业,海能达能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业界的佼佼者,依靠的是多年来孜孜不倦的探索。从2013年提出“精工智坊”概念,到如今进入突破阶段,海能达一步步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智能制造的广阔前景。

日前举行的第八届“五洲工业发展论坛”上,海能达副总经理兼智能制造厂长车固勇以“海能达智能制造探索与实践”为题发表演讲,从智能制造的发展现状、海能达的探索与实践等维度进行分享,并结合多年来的实战经验为应对转型中的系列挑战,给出了四点建议。

_0 (3).jpg

阅读提示

以下为演讲实录

全文约1700字

预计阅读时间3分钟

Part1

海能达为什么要探索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不是新事物,甚至它的很多基础技术、基本原理是从早年一直沿用至今。现如今,德国、美国、日本和中国都提出了对应的战略,中国的制造业如何再次强大?

海能达只做专网层面的无线通信设备、基站集成解决方案,抢险救灾、抗震救灾等大型安保、应急事件的背后都有其身影。

对专网产品来说,其在定制化、交付周期、可靠性方面的要求非常高。然而,近些年很多工厂面临招工难、艰难维持的窘境;再加上国家政策引导,海能达开始向智能制造转型。

_1 (2).jpg

海能达是一家全球化的企业,主生产基地在龙岗,也获得了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质量奖。早在2013年,海能达就意识到智能制造是制造业的必由之路,并提出「精工智坊」的概念。“精”,是指精益生产&物流、精品质量、精湛工艺和精良设备;“工”,指的是“工匠精神”,具备专业地服务好客户的能力;“智”,是指智能制造,它包括产品智能化和生产过程智能化两个方面;“坊”,则是指优良的工厂基础设施。

到如今,海能达已经在智能制造的路上探索六年,未来还会坚定地走下去。

Part2

海能达智能制造的三个发展阶段

海能达智能制造发展历程分为探索、发展和突破三个阶段。

_2 (3).jpg

● 第一阶段:2013-2015年,公司提出「精工智坊」战略,形成智能制造“雏形”;由单工位自动化向自动化生产线生产发展,比如全自动焊锡、全自动点胶、座充自动化生产线等;逐步构建MES功能模块。

● 第二阶段:2016-2018年,重构智能制造蓝图,进入发展“快车道”;与西门子强强联手,打造「海能达数字化工厂」;导入PLM系统,提升制造研发协同;重构ERP,助力全球化;持续升级MES系统,初步形成整体解决方案;

● 第三阶段:2019年至今,具备整体解决方案输出能力,实现自身“突破”,打造海能达智能制造品牌,勇敢“走出去”;主办或参加智能制造行业峰会,逐步形成影响力。

智能制造系统是一个完备的、完整的系统化工程,而不是简单地加上机械手或MES系统。海能达提出精工智坊时,是从MES系统的开发开始的,通过开发的模块追溯整个制造过程,提升工厂信息化水平。

● 2020年-2025年,海能达的主要任务是将数字化工厂打造为智能化工厂。

Part3

对标西门子,确定智能制造路线

企业要实现制造工厂的建设,一开始就要做顶层设计,系统地规划和思考。

海能达在改造工厂前,参观了西门子和宝马汽车的工厂,最终确定海能达的智能制造是信息化+自动化,并通过引进、自主研发,以及与西门子合作的方式开发了一些系统。

自动化就是用机械手臂代替人的体力劳动,把人从简单重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信息化是指用PLM、ERP、MES、POM、WMS、SCADA等,用信息化代替人的脑力劳动,从而减少从事简单重复工作的员工数量。同时,提升员工的专业素质,让更多的人去设计、维护和升级智能制造生产系统。

企业在信息化领域的投资力度,决定了将来在智能制造行业的企业排名,而有些最值得智能制造工厂投入的,往往是无法直观看见的部分。

Part4

研发、制造的协同:软硬件如何部署?

海能达在全世界有10个研发中心,如何才能让所有的研发人员内部协同,研发进度和制造流程协同?

这就需要用系统同步,把一些标准化的东西尽量用数据库、标准化、模块化的方案来设计,实现平台化、协同化、实时化、标准化和数字化。

比如海能达自主开发QMS系统,拉通了制造全过程数据分析与应用。质检人员在接到客户投诉后,需要马上知道有多少库存、半成品和原材料。通常,质量总监会让所有人员到生产一线查询数据,但这个过程非常慢,可能导致客户更不满。而MES系统可以实现整个制造过程的质量管控,和质量数据的实时采集。最终达到自动化率提升,生产周期和人工成本的降低。

Part5

海能达探索智能制造的四点经验

在探索智能制造时,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是必然的。比如系统工程并非简单的自动化升级;原本的精益根基不牢;整体规划不足,需求描述不清楚;通过产学研结合、孵化器等模式协同创新推进后,场景应用尚未真正落地实践;最后是复合人才缺乏,需要企业长期持续准备等。

_3 (2).jpg

面对这一系列挑战,海能达在实践中总结出了四点破解方法:

第一,人才是关键。智能制造需要靠自己培养专业化人才,这可以与院校合作;

第二,投入要算产出。智能制造不是概念,一定要评估投入产出、财务收益;

第三,要有顶层设计,并且分步实施,减少重复建设;

第四,精益是智能制造的灵魂,用最少的人、最少的资源做最大的产出;自动化是骨骼,信息化是经络,但看不见的经络往往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