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中部长:适应全球经济调整变革 推进我国工业经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之一)

全球经济深度调整变革 给我国经济带来双重压力和新的发展机遇

  • 来源:
  • 2014-08-25 18:18:56

全球经济深入调整变革,给我国经济带来双重压力和新的发展机遇,全球经济正处在调整变革之中,各国都在吸取、引发和应对金融危机的教训、经验,必须变革,必须调整。这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双重压力。

(一)、美国“再工业化”、“重振制造业”、“本土回归”的战略实施见到成效

美国制造业的战略情况:实事求是的讲,美国在金融危机中吸取了教训进行反思。国内的危机最后引发了金融危机,长期以来工业化过度以来虚拟经济,现在提出反思,相信推出一系列实体经济的改革举措,已经看到成效。

战略是什么?概括起来有几点,一是2009年提出多元化,城镇制造业,促成一系列的发展。比如美国制造业的方向,出台制造业法案、企业税务改革方案,其中有一条很典型,对回归本土的企业可以免税、减税的优惠,对于本土以外的企业减少减税、免税优惠,从而形成集体框架;二是加大对先进制造业,比如高端设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等重点鼓励企业创新,发展战略新兴产业;三是提出出口倍增,奥巴马总统提出2010年开始出口要翻一倍,扩大了双边和多边的自由贸易,启动了太平洋协议,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四是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如高铁、道路、桥梁、电网、航空、城市基础设施;五是对企业的扶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使企业真正成为超越主体。企业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延续,加大高校理工科、社区大学的投入,提高人员素质、加强人员培训。

2005年至今,过去四、五年新战略见到效果。制造业比例上升13.9%,比2009年提高两个百分点。制造业对GDP增幅的贡献,2013年制造业对美国GDP增幅贡献达到44%,甚至高于同期服务业对GDP的增幅。2013年制造业的出口比2009年增长了49%,数字很惊人,增长了将近一半,从而使美国进出口贸易逆差缩小。这几年美国在本土以外的企业回归,比如苹果等著名企业。有14%的公司把本土以外的工厂迁回,从而增加了创造美国本土就业岗位,美国的失业率降到6.1%,这是很好的数据。具有强调意义的是美国一批高端的信息产业,比如电动汽车、工业机器人、3D打印、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了美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今年美国二季度GDP增长了4%,这是很了不起的成效。美国有什么有利条件?美国各界形成广泛共识,制造业回归、再工业化等新思维,在战略中有规律。债务上限谈判危机解除,财务状况明显改善,所以支持制造业、再工业化得到了改善。金融危机抑制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当经济复苏后,这种需求重新释放。美国液岩气的开发大量降低了能源成本,也降低了制造业的成本,本土回归后降低了物流成本。成本下降,使得制造业振兴,再工业化成本降低,这是得天独厚的条件。

美国在一些知识领域有较大的优势,为产业化、商业化奠定了基础,这是美国科技创新长期以来的积淀。美国在新时期战略中也存在不确定的因素,也有不利的条件。宽松政策,各种参数已经退缩。美国扩大出口对本国来说是好事,但客观上对其他国家的利益有所影响,甚至引起了一些国家的抵制和反感。从根本上,美国在政治、经济、社会和国际深层次问题上,有许多难以制约的问题。我们客观分析是有利有弊的。

借鉴美国新战略,能给我们提供哪些启示?美国改革发展要形成全社会共识,新型工业化迫切一系列的生存,调整结构,转化方式,也要形成共识,这恐怕是首要任务;企业必须加快财价税、金融改革,美国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的解决,支持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降本增效仍是企业内在动力,在座有很多企业家明白,通过新战略,在任何时候企业都要有内在动力,我们成本上升,美国企业尚在降本增效;制造业需要高技能设计人才,更需要大量业务专长的人才,要白领也要蓝领。科技的研发成果,设计师的设计,通过高技能人才的双手达到,这对我们有深刻的启迪,需要加快教育改革,大力发展教育,改变社会的人才观和就业观。和美国相比,美国有其优势,雄厚的研发实力,我们跟美国有很大的不同。我们也有优势,我们有巨大的工业市场潜力,调整市场需求。我们现在有雄厚的资金接轨、外汇储备,这是其他国家甚至是美国不具备的。我们应该从实际出发,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二)、德国提出“工业4.0”战略,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具体化

德国工业4.0战略,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具体化。德国在金融危机中的表现,依靠制造业的精神,产品的品牌,以雄厚的实力抵御了金融危机,得到全世界的瞩目。近来,德国提出工业4.0的概念,去年纳入高技术战略2.0,通过新技术提升制造业的水平,确保德国制造业未来引领世界制造业的新潮流。工业4.0的内涵是什么?在人类工业发展史的工业上经历了几个阶段,一是蒸汽机的发明,使作业由手工变成机械化;二是电动机的广泛使用,使我们进入电气化;三是电子信息技术使制造业实现自动化。这三个阶段,德国形象的比喻为1.0、2.0、3.0。今后的制造业将会基于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互联网新一代的技术,实现工业的智能化,进入工业4.0。4.0的概念和第三次工业革命雷同,德国把它分为两个阶段,可以说有独到之处。

可以把4.0看作信息化的高级阶段,4.0的实质是什么?概括一下:首先,它与物联网服务互联网,把制造业中的各个物理设备、机器、机床连接到互联网上,形成物理信息网络;二是把传感器、终端系统、智能控制系统、通讯系统组合起来,制造业的物理设备、机床、机器能够设计通讯基准控制,远程协调和自制自动功能。第一步是物联网服务互联网,第二步是智能系统,比如传感器、智能终端、智能系统组合起来,使得我们的物理单元变活了,就有制造、设计、通讯、控制、远程协调和自制自动供应;第三步是制作者、机器、物料、制造环境和用户结合起来,过去人、机、料、环、坊,现在加强了用户,从而能而实现实时连通,相接交接,这是一个大的契机。把人、机器、环境、材料紧密的结合起来成为大系统。大系统最终实现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之间的互联,从而成为高度结合、数字化的模式。原来制造工厂变成智能工厂,原来的传统制造方式变成智能化制造的生产方式。工厂内部变成智能工厂,内部要制造新的服务流程,标准、设计、作业,以及对质量、安全、能耗、物耗、环境保护、生产要素的控制,这一套企业家并不陌生,我们现在都有。在智能工厂的基础上进一步智能化。智能制造和过去不同,从研发、设计、制造到销售、售后服务,用户全流程参加,产生了个人定制,满足不同用户、消费者的需求,纵包设计,用户参加产品的设计,产生了制造业的新方式、新理念,从而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生产方式过去是小物种,大批量,流水线。流水线的方案不变,现在不一样,要变成多品种,小批量。因为个性定制,我前两个月看了一下,流水线上汽车是不同颜色,这是个人定制,但并未影响流水线,这运用了电子信息技术。我们从小品种大批量的规模转变为多品种小批量的制造,完美的促进了制造业关联方,销售、制造、设计、研发和用户,关联方的协助关系,把制造业的服务紧密结合起来,将制造业服务化,提升制造业的附加值,满足和拉动市场经济。

(三)、德国工业4.0愿景给我们的启示

对照德国工业4.0的愿景,给我们哪些启示?我国2020年要基本实现工业化,我们的工业制造业总的来说还是处在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我们有世界上最先进的行业领域,我们的航天技术、高铁。也有相当落后甚至是完全依靠人工作业的小作坊,通过大力挖掘小煤矿,现在还有不少小煤矿,我看过小煤矿,那是血和肉与煤矿、矿石滚在一起,别说工业4.0,3.0、2.0,连1.0都不到。因此,我们要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也要加大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先进制造业的同时要下工夫。工业4.0,在精心谋划工业4.0的同时也要着力打造工业3.0,全国自动化生产线只占52%,更何况智能化。我们达到3.0,甚至补2.0的欠债。我说的比较极端,最近中国国情给我们的启示。尽管德国具有世界一流的装备,他们也有软肋。软件是德国工业相对的弱项,工业4.0体现扬长避短,远见卓识。德国继续占领全国制造业的制高点,他提出工业4.0的战略,目的是发挥他的优势,大力推动互联网和服务互联网在德国制造业的利用,在实现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先发制人。德国的远见卓识值得我们借鉴。

(四)、新兴经济体和资源产国也在深刻改变发展方式,调整初级产业结构

新兴国家,他们对我们有什么启迪?他们深刻的改变发展方式,调整初级产业链。一是发展中国家大部分有劳动市场的优势,劳动立价值比较低,不少国家有丰富的资源,他们致力于发展本国经济、特色经济,吸引国外的技术和资本,不乏成功经验。尤其是新兴国家,一些国家的人均GDP已经达到1万美金,比我们都多。由于不少国家仍然处在贫困的初级阶段,但是发展潜力还是很大;二是资源富足的国家,通过能源、资源和初级生产资料的出口,已经积累了雄厚的资源。他们更加注重资源的深度加工,延长产业链。他们知道要深度加工,要发展制造业,迅速建立自己的工业体系。它在高起点上,基本上都是西方的装备,所以他们的竞争力得到了增强;三是国际能源矿产资源需求不断增长,价格不断上扬,资源出口国联合采取推高价格,增加本国收入,同时大大增过了进口资源。58%的能源是进口的,油价上涨增加了我们的负担。铁矿石生产国,我们以铁的含量计算也是一半;四是发展中国家在引进国际产品、技术、资金的同时,逐渐对本国的经济安全、市场占有、民生就业等比较关注。这可以理解,他们要保护人民就业。客观来说给我们企业走出去形成了压力,总而言之世界经济的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大家都有意识。在发展的竞争中,我们前有标兵,后有追兵,我引用了这句话,前面有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标兵,后面有新兴国家、发展中国家的追兵,所以我们处在双重竞争中,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和竞争意识,分离实现2020年全民建设小康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