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积极实施名牌战略 开展知名品牌评价 二、努力推进科技创新,组织企业新纪录评审 三、成功举办自行车展览会,积极筹建产业集聚基地 四、贯彻“工业强市”战略 精心打造两大论坛 五、不断增强服务功能,热情开展会员服务六、开展对外交流活动 拓展国际合作领域 七、加强自身队伍建设,创建一流工作团队
12月10日,深圳市工业经济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肇文在年度工作报告中指出,在即将过去的2004年里,深圳工经联在许扬会长的领导下,群策群力、扎实苦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具体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一、积极实施名牌战略 开展知名品牌评价
第一、第二届“最具影响力的深圳知名品牌”评价活动令人瞩目
根据市政府[2003]64号文件和市名牌战略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纪要(市政府办公会议纪要279号)的要求,我们在市委宣传部、市贸工局、质监局、工商局、统计局和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支持指导下,联合相关行业协会,与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共同举办第二届“最具影响力的深圳知名品牌”评价活动。在历时5个多月的时间里,深圳工经联按照企业申报、公众投票、质量管理体系现场评审、品牌价值评估、行业专家评估、评委审定、社会公示等多个程序的规范化运作,共评出第二届“最具影响力的深圳知名品牌”52个,其中,直接评出44个品牌,由评委确认已取得“中国名牌产品”的品牌8个。今年本次活动具有三个主要特点:
一是行业协会积极参与,众多企业踊跃申报。
行业协会在“最具影响力的深圳知名品牌”评价活动中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积极动员、推荐本行业的知名企业申报,另一方面积极配合评委会秘书处,向企业详细讲解申报程序、所需资料和填报要求。如物业管理协会专门召开本行业申报企业说明会,使企业申报材料一次全部合格。建材行业协会、饮食服务行业协会详细列举本行业每家申报企业的优势所在,使评委会秘书处对申报企业有更深入的了解。
在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刊登2004“最具影响力深圳知名品牌”评价活动通知后,企业申报十分踊跃,并呈现出大中型企业、知名企业多、行业覆盖面广等多个特点。经初审合格的入围企业共132家,比上年增加30%,涉及电子、石油化工、建材装饰、轻工、物业管理、旅游、饮食等32个行业,比上年增加一倍;其中67家申报企业的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占入围企业的50%。这132家入围企业销售收入总额达565.3亿元,占全市工商销售收入的10%。
二是社会公众投票热情高涨,企业品牌意识不断增强。
为方便广大消费者和市民投票,评委会秘书处今年设置了商场现场投票、工经联网站投票、报纸刊登选票三种方式,其中在全市大型商场共设置投票站22个。公众投票的热情空前高涨,投票总数达到3,592,356张,剔除330,671张不符合评选规定的无效票,有效票达3,261,681张,是去年投票总数的12.89倍。创造了迄今为止各项民众评选活动投票数量之最,充分表明深圳企业强烈的品牌意识和社会各界对名牌战略的高度关注。
《深圳特区报》对入围企业进行形象宣传和品牌集中展示。同时刊发有关品牌问题的专访文章。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入围企业一致认为,今年品牌集中展示工作到位,宣传效果显著;既提升了企业的品牌形象,又增强了市民的品牌意识,形成了企业争创名牌、消费者关爱名牌的良好社会氛围。中航物业管理公司等申报企业以评价活动为契机,把品牌评价与本职工作相结合,广泛听取客户意见,加强社会监督,努力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和企业管理水平。
三是评价机制更完善,评价程序更规范。
针对深圳经济格局多元化,企业行业分布广、经营类别多等突出特点,在反复征求和综合行业协会意见的基础上,一是合理制定2004年“最具影响力的深圳知名品牌”评价范围,以全面反映深圳的优势行业和企业品牌;二是根据行业特点分别制定制造业通表和服务业通表,以及黄金首饰制造业、黄金首饰经营业、旅游业、物业管理、饮食服务和零售业等多种专用表格,使企业的申报资料更能准确反映相关指标水平;三是组织行业专家参与评审,由各专业组根据行业特点制定评价标准,对申报企业进行专业性评价,使评价结果更为全面、准确,评价过程更加专业化、科学化;四是结合实际完善评价体系,针对制造业产品不直接面对消费者的特点,为使市场评价更能客观反映企业品牌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在原有公众投票和企业信用记录两项内容的基础上,新增了销售收入、利润总额两项指标,直接而量化地反映企业品牌的市场竞争力和被市场的认可程度,使市场评价更加接近实际。
为保证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公平性,我们在评价过程中始终坚持四个原则不动摇:即市场化评价的原则;公开、公平、公正评价的原则;评价与培育相结合的原则;企业自愿申报和行业协会推荐、不向企业收取申报和评审费用的原则。
在发动市民投投票评选中,为规范投票行为,我们特别制定了“每张选票必须选择10个以上品牌方为有效”、“一人一票,重复无效”等相关规定。按照评价与培育相结合的原则,组织质量管理体系专家实地评价,由评委会委托著名管理顾问公司和质量认证机构组织的质量体系专家,对全部入围企业进行现场评审,认真在总结上届有效做法的基础上,本届评价更加规范、更重实效。
参评企业对专家的实地评审反映十分良好,普遍认为开展专家现场评审,不仅可以直接了解企业管理的实际情况,而且通过专家现场指导,帮助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真正达到以评价促培育的目的,从而使深圳知名品牌评价活动走上了良性发展的道路。同洲电子是一家由“海归”创业的高科技企业,硕士、博士比例很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十分丰富,但对质量管理体系专家的评审、提问及建议却很有新鲜感,认为学到了很多新领域的知识,很受启发。
第二、协助我市企业申报“中国名牌产品”获得一致好评
按照市政府名牌工作会议的要求,今年,我们还主动配合市质监局、贸工局等政府职能部门,积极开展我市申报“中国名牌产品”企业和产品的推荐、宣传和推广等培育工作,为深圳企业在今年历史性的一举夺得12项“中国名牌产品”(等于前两届总和)做出了应有贡献,得到企业一致好评。
二、努力推进科技创新,组织企业新纪录评审
今年是我市开展申报、审定“深圳企业新纪录”活动的第三年。这项旨在提高企业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的基础性工作,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认知、支持和参与,企业新纪录办公室先后收到涉及20个行业50家企业申报的165项新纪录项目。经过我市相关行业协会组织专家初审、企业新纪录评审会议审定、公证处现场公证、社会公示等各项程序,审定通过了涉及20个行业、48家企业的第三届“深圳企业新纪录”139项,其中由深圳市企业新纪录办公室向国家推荐“中国企业新纪录”128项。本年度“企业新纪录”活动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申报数量保持稳定,申报行业有所增加。
今年全市企业申报“深圳市企业新纪录”165项,比去年略有增长,分别涉及钟表、软件、纺织、医药、珠宝首饰、电子、家具、机械、食品、包装、能源等20个行业,其中零售业、包装、珠宝首饰、光学光电子是今年首次参与新纪录活动的新增行业。软件行业申报数量最多达32项,电子行业28项,反映我市电子、软件行业在全国同行业中具有的产业优势。在本次申报活动中,电子、软件行业协会积极组织行业内的重点企业进行申报,帮助企业整理完善申报资料,比较真实地反映了这两个行业的创新情况。市钟表行业协会为确认新纪录的有关数据,专门派人到国家相关部门调研取证,确保申报新纪录的项目质量。
第二,注重抓好延伸服务,扎实推进新纪录活动。
为使“企业新纪录”成果发挥出应有效益,激励更多企业积极争创新纪录,从总体上提升我市企业的竞争能力,我们特别注意抓好对企业的延伸服务,积极利用新纪录这个平台宣传推广企业形象。专门邀请新闻媒体重点回访已获新纪录的企业,总结创新工作经验,宣传企业创新精神。沃尔热缩材料公司是新崛起的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其热缩套管产量等一系列指标2003年全面突破行业新纪录,一举成为行业领军企业。公司负责人认为企业新纪录评选活动对企业大有益处,让企业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并表示要进一步动员全体员工努力创出更多的新纪录。针对企业提出的改善投资环境、企业出口退税等共性问题,我们积极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帮助企业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第三,活动范围逐年扩大,社会各界反应良好。
为扎实深入地推进“企业新纪录”活动,在采取媒体刊登公告、网站发布信息、发出专门信函、召开动员会议等多种措施的同时,我们还指派专人登门拜访各区经贸局,由各区组织发动辖区企业参加“企业新纪录”申报工作,更广泛、更有力地推动了全市企业争创新纪录。比亚迪公司是我市最大的电池生产民营企业,其产量名列世界第三位,在龙岗区经贸局的重点推荐下,该公司今年首次申报了12项新纪录,其中11项被推荐申报中国企业新纪录。
为表彰科技创新的重大项目和积极参与活动的有关单位,今年新增设并评选出两大奖项:国内首创应用生物酶对亚麻织物印染前处理清洁新工艺等荣获“十大创新项目奖”;连续三年创造企业新纪录的方大集团等11家企业被授予“竞争力领先企业”称号。同时,对在本次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市软件行业协会、钟表行业协会、电子行业协会和龙岗区经贸局授予“优秀组织奖”。
三、成功举办自行车展览会,积极筹建产业集聚基地
第一、举办自行车展览会
今年3月5日—3月7日,为期3天的“首届深圳国际自行车暨健身器材展览会”暨“中国自行车产业国际论坛”取得圆满成功。本次盛会是在中国工经联、中国自行车协会、深圳市经贸局、外经贸局、宝安区政府的支持下举办的。引起社会各界、海内外商业机构和相关人士及传媒的广泛关注。国家有关方面领导人对此次活动高度重视,袁宝华同志为展会题词:“让中国制造的自行车享誉世界”;中国工经联名誉会长、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主任林宗棠为展会题词:“创造世界知名品牌,提高国际竞争能力”。全国人大常委、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陈士能同志及中国自行车协会理事长王凤和同志分别为展会和论坛作序。这次活动有两个主体内容:
一是高起点的国际性专业展会。
筹办这次国际性的专业展会,我们仅在三个月就成功组织了155家参展商,展会总面积达1.7万平方米,其中产品展示面积达1.35万平方米,共设国际标准展位605家,其中特别展位53 家,特别展位最大面积达200多平方米;展会的意向成交额达1.03亿元人民币。这次展会共接待观众2.95万人次,其中专业观众为6000余人次,专业买家为2000人次,有41.5%的专业人士来自美国、德国、意大利、南非、澳大利亚、日本、韩国、越南、印度、新加坡等国家和台湾、香港和澳门地区,充分体现了本次展会的专业性和国际化程度。
台湾自行车业界参展商认为:台北自行车展(国际三大知名自行车展之一)做到第五届才达到目前这一水平;中国自行车国际展(上海)迄今已做十四届。主办单位中国自行车协会的领导评价:在国际化和档次方面比上海展好。这次展会对促进中国自行车产业发展,增强“中国制造”的自行车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巩固和提升在国际市场的地位,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同时,也为在深圳创建一个新的会展品牌奠定了基础。
二是高水准的业内专家论坛。
“中国自行车产业国际论坛”是这次活动的又一重要内容, 不仅要让人们看到,深圳及周边地区自行车企业制造能力和品牌实力,以及中国自行车产业,在科技创新与品牌提升的过场中所取得的巨大变化。因此,论坛的重要意义在于,它作为一个崭新的平台,将深度剖析国际自行车市场现状和消费取向,以便更加明确中国自行车产业的发展方向和企业的发展前景。本次论坛的主题是:让世界认识“中国制造”的自行车。
中国名推委主任林宗棠等领导专程赴深为展会剪彩,并在论坛发表题为《创出自己的世界名牌,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演讲;中国自行车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郭海燕女士发表《让世界认识“中国制造”的自行车》专题演讲。
第二、筹建自行车产业集聚基地
我们在成功举办“首届深圳国际自行车暨健身器材展览会”的同时,也正式拉开了筹建深圳自行车产业集聚基地的序幕,加快了协调推进这一重大项目的工作进程。
各级领导支持基地开发
在市贸工局的推动下,我们通过开展自行车产业调研,并及时汇报情况,引起政府的重视和社会的关注。依据市政府支持发展产业集聚基地的政策,顺应产业提升和企业发展的需要,我会联合南光集团与业界骨干企业共同提出兴建深圳自行车集聚基地的建议。通过汇报、沟通和协调,这一项目得到了市、区、街道办各级政府领导的肯定和支持。有关市领导表示希望项目按既定程序尽快完成论证和认定;市贸工局已把自行车集聚基地列入备选项目;在龙岗区政府支持下,初步落实了基地的用地。成立了由区政府、市工经联领导和区有关部门、街道办和南光集团负责人组成的领导小组,并定期召开协调工作会议;坑梓街道办成立了基地开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按区政府的布置进行了用地控制,积极做好开发前期准备工作。我会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组织编写了《关于兴建“深圳市自行车产业集聚基地”可行性预研报告》。目前正筹备编写基地产业规则和协调编写功能规则,作好论证准备。
各方权威人士力推基地立项
9月21日,由中国工经联和市工经联主办,南光集团承办的“深圳发展自行车产业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由许扬会长带队,市、区、街道办各级政府领导和深圳自行车业界代表,就深圳自行车产业发展以及兴建自行车集聚基地的有关情况和设想,向国家有关部门领导和专家做了专题汇报。中国工经联名誉会长、中国名推委主任林宗棠,全国人大常委、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陈士能,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于珍,中国机电出口商会会长李慧芬,国家发改委产业政策司司长刘治,国家发改委副司长曹明新和中国自行车协会理事长王凤和等领导专家到会听取汇报。与会领导一致认为深圳兴建自行车集聚基地十分必要,有利提高出口能力和盈利能力,可以从整体上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林宗棠主任反复强调,一定要建立国际顶级的研发中心和检测中心。赴京汇报表的业界代表有信心把基地建成国际最大的自行车工业园区,在引领我国从自行车制造大国向研制强国迈进的道路上发挥特殊的作用。
四、贯彻“工业强市”战略 精心打造两大论坛
为认真贯彻我市“工业强市”战略,优化企业投资创业环境,我会充分发挥政府参谋助手的作用,努力将“深港高层质量论坛”、“五洲工业发展论坛”打造成为深圳工经联为社会服务的精品。
深港高层质量论坛反响热烈
9月27日,由许扬会长主持,市质监局、贸工局、工经联和香港工业总会联合主办的“深港高层质量论坛”,在市民中心举行。论坛邀请国家质检总局质量司司长、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秘书长于献忠,市质监局、贸工局领导,香港工业总会优质标志局、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专家和荣获中国名牌、国家质量奖企业代表,围绕“实施名牌带动战略,推广卓越绩效管理”这一主题,展开广泛和深入的研讨。参加论坛的有“中国名牌产品”、“广东省名牌产品”生产企业,“最具影响力的深圳知名品牌”企业代表,市重点、骨干企业代表,各区质监局、贸工局主管质量与名牌工作领导和有关行业协会负责人共200余人。
本届论坛充分考虑到广大企业对质量管理和品牌创造实务的关注度,因此在邀请演讲嘉宾、安排会议讲题时都侧重于管理技术和工作实务,论坛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好评。会后仍有很多参会者与我们联系,希望获取更多的资料和信息。 五洲工业发展论坛好评如潮。
目前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大背景下,深圳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如何提升深圳集群竞争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2004五洲工业发展论坛于12月21日在五洲宾馆举行。该论坛从深层探索“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将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现产业资源整合;如何提升深圳集群竞争力,实现优势互补。论坛的理念是:工业发展需要专家的智慧,论坛为各方精英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广泛吸收为政府、经济理论界、国际工商界精英和国内成功企业高层人士的真知灼见。
2004五洲工业发展论坛支持指导机构为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和深圳人民政府;由市贸工局、深圳工经联共同主办,协办单位包括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和华南国际工业原料城(深圳)有限公司。论坛邀请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领导、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和深港知名企业家莅会演讲。
五、不断增强服务功能,热情开展会员服务
第一、走访会员企业,积极探讨服务新途径
今年以来,许扬会长带领下,先后访问了地铁、方大、福浩铭、时运达等会员企业,一方面主动征求会员意见,共商完善企业服务的新方法、新途径;另一方面认真听取企业情况,探讨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新建议。会员服务部经常以各种方式与企业进行交流,勤于电话联络、勤于上门拜访,先后走访会员企业130家,对企业存在的一些实际困难和意见,积极向政府主管部门反映,协调社会各方解决企业的难点问题。通过广泛交流沟通,根据会员企业的不同需求,针对性地开展会员活动和个性化服务。通过卓有成效的服务,在扩大社会影响的同时,也壮大了自己的队伍,今年已发展50多家新会员。
第二、重视行业发展,认真抓好专业委员会工作
培育和发展行业组织是工经联的三大任务之一。今年在这方面主要抓了几件大事:一是召开深圳工经联自行车产业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重点研究自行车产业聚集园的筹建工作,并对开展相关工作进行了统一部署;二是多次与输变电安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单位沟通,根据企业需求,积极协调该行业企业与主管部门、相关机构的关系,通过新闻媒体探讨解决输变电安装行业存在问题的措施和方法,为该行业健康发展、有序竞争创造良好的环境;三是筹备成立了知识产权保护委员会。为了顺应企业保护知识产权的需要,我会专门设立知识产权保护委员会,以便更好地为会员单位服务。该会成立以来,积极与政府相关部门沟通,同时通过调查问卷方式了解企业需求,并深入企业开展宣传和维权活动。
第三、开展各种活动,保持社团组织旺盛活力
——企业管理培训活动。5月下旬,组织40多位会员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在三门岛举行“工经联会员单位联谊(培训)会”。培训课程包括“如何做好老板助理”、“深圳人才现状分析与人才管理”等内容,主题贴近企业实际,邀请成功企业的资深管理人员到会讲课,针对性强,培训效果好。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企业需求,探索与其他社会培训机构合作的新路子,并与中企联合作在深圳举办一期国有企业改制培训班。
——企业文化研讨活动。8月中旬,组织部分会员赴河北承德举办“深圳工经联企业文化建设研讨会”,围绕树立社会和企业核心价值观念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借鉴古今中外先进文化思想,探索建设现代企业文化的新路子。8月下旬,在彩虹集团举行《深圳工业经济》特约记者交流会,就如何充分利用《深圳工业经济》会刊宣传会员、服务会员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
——经贸合作考察活动。(1)7月中旬,圆满完成市委、市政府交给我会的“首届泛珠三角区域经贸合作洽谈会”深圳代表团会务工作。我市代表团以300家企业、400余名参会代表的强大阵容出席“珠洽会”,共签约22个项目,签约金额超过80亿元,居各代表团之首。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张德江在视察展场时,对深圳展区很满意并赞扬深圳勉励深圳企业多创名牌。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许宗衡表示,“泛珠洽会”给原本发展迅速的深圳经济更加带来了新的活力,给深圳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我会以积极努力的工作态度,高效踏实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各级领导和参会企业人员的好评。(2)9月中旬,我会配合市贸工局组织部分会员单位前往江西赣州考察“赣州—深圳工业园”,为会员企业整合资源、拓展国内市场提供新机会,推进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
第四、提供法律服务,维护会员企业合法权益
一是义务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服务。今年以来,我会法律事务中心针对部分会员单位提出的疑难法律问题,及时提供相关的咨询服务,并出具了准确的法律意见,包括地铁、铜锣湾百货、福浩铭实业、安南强输变电、好家庭实业公司等会员单位。在法律援助方面,积极发挥企政桥梁纽带作用,充分利用政府资源解答企业提出的政策问题,同时也向政府部门反映企业的相关问题。针对目前企业出现的侵权问题,积极向企业宣传维权的正确途径,协助企业开展维权工作。
二是提供法律顾问服务和行业反倾销法律服务。法律事务中心今年正式成为地铁公司签约法律顾问,在为该司提供法律服务的过程中,先后为该公司审核经济合同百余份,合同标的涉及金额10多亿元,并为公司在经营决策、行政管理等工作中遇到涉及法律的问题提供意见、建议和法律依据。我会还与市WTO事务中心、市仲裁委员会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会同WTO事务中心共同举办IT行业反倾销预警通报会,组织会员单位参加WTO系列讲座;并通过与市仲裁委员会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努力使会员单位提交的仲裁案件得到公正处理。
第五、建网站编会刊,构筑宣传会员企业的公共平台
目前我会已分别开设了“深圳工经联网站”和“深圳国际自行车网”(中文繁体、简体和英文三个版本),同时编辑出版了《深圳工业经济》(综合类/双月刊)、《深圳工业经济资讯》(信息类/半月刊)、《深圳国际自行车讯》(专业类/月刊)和《深圳工经联简报》等刊物,利用这些渠道,从高层次、多角度、宽领域为会员企业提供全方位的资讯服务,构筑宣传会员企业的公共平台。《深圳工业经济》创刊一年来,已经编辑出版6期18000册,刊发各种稿件 240多篇36万余字,刊发各类新闻图片400多幅,采访报道会员企业120多家,其中采访报道企业家30多人,目前发行范围包括本市会员、相关企业、行业协会、政府部门和研究机构等1500多个单位,以及分布大中城市的全国工经联系统100多个社会团体,办刊质量明显提高,社会影响逐步扩大,各界读者反映良好。前不久,我们从会员单位中组建了本刊通讯员队伍,首批聘请了40多位从事企业文化工作的人员担任本刊特邀记者。
六、开展对外交流活动 拓展国际合作领域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如何帮助会员单位和相关企业获取国际资讯、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已成为我会的重要任务之一。
今年以来,我们通过各种管道与国际社会非政府组织建立联络机制。已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欧盟相关经贸机构建立了业务合作关系,并多次访问香港贸易发展局、香港生产力促进局、香港工业总会、香港中华厂商会等友好社团,交流办会经验,建立合作关系,并在质量论坛、工业发展论坛等重大项目上开展实质性的合作;建立港澳、国际、国外驻华使领馆联络数据库,方便信息交流;组织“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战略赴美培训班”,计划2005年初成行。
七、加强自身队伍建设,创建一流工作团队
我会的基本工作理念是 “祥和、效率、服务、合作”。从这一基本理念出发,今年我们在建立一支有理念、有激情、有智慧、有韧劲的一流工作团队方面做了一些有成效的工作。基本要求是:有理念,就是把握方向,坚定不移;有激情,就是朝气蓬勃,永不懈怠;有智慧,就是善于思索,用心做事;有韧劲,就是坚忍不拔,志在必得。倡导实干奉献精神,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为搞好会员服务奠定坚实的基础。
——建立内部学习制度,建设学习型组织。坚持每周一课,每人一讲,人人贡献智慧。从许扬会长到每一位普通工作人员,既当学生又当老师,授课内容包括:《如何树立工作自信心》、《国际上非盈利组织的建设与管理》、《常用公文写作》、《ISO9000系列管理体系常识》、《品牌与管理》、《企业文化建设》、《人生发展与职业生涯规划》、《商业秘密保护》等实用课程。
——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组织参观叶帅故居,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精神,激励团队成员积极进取,不断创新。工经联党支部原有4名共产党员,今年又培养和发展了一名新党员,党员人数占全体员工人数的30%,基层党组织正在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改善办公环境和办公条件,在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的支持下,面积有所增加,设施更新升级,提高了工作效率。
——向社会公开招聘、录用了5名所需人才,现已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才干,为工经联增添了新生力量和新鲜血液。
——完善公文传递管理程序,建立健全工作会议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实现开源节流,勤俭办会。
今年我们虽然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会员服务的内容和方式有待于进一步改进;二是反映企业呼声、行业利益的调研等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名牌培育、科技创新和企业维权等主要服务项目与企业实际需求存在距离,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