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统计局公布了深圳去年经济“成绩单”,2013年,GDP初步核算为14500.23亿元,比上年增长10.5%,继续保持在全国内地城市第四位。仔细研究这些经济数据,可以感觉到深圳经济从速度、效益到深圳质量的发展轨迹。2013年,深圳经济比较突出的特点是:城市创新能力逐步增强、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经济质量“成色”提高,更能够适合宜居宜业。
制造业插上先进的翅膀
● 数据:2004年,深圳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058.58亿元,2013年,达到8198.14亿元。2013年,深圳三次产业的比重为0∶43.4∶56.6。从2011年起,深圳第一产业比例为零,今年是第三次出现。据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现象是深圳特有的,这种比例在全国其他省市是没有的。
● 解读:从2008年开始,深圳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对于深圳第二、第三产业比例发生结构性变化,相关专家认为,这种产业变化是多重因素影响的结果,也说明了深圳多年来一直在进行的产业转型与升级效果初显。
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博士生导师袁易明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第三产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增加,甚至超越第二产业,这是一座城市迈向大都市、逐步成熟的共同特征。有些城市第三产业主要靠商业、酒店和旅游等,但是深圳有其独特之处,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所占比重越来越高,这也意味着深圳经济转型是成功稳健的。
深圳的土地资源有限,为应对空间资源的紧约束,深圳积极探索和创新多种存量空间利用手段,以城市更新提升旧区活力,促进城市发展从“增量扩张”向“存量挖潜”转变。深圳加快淘汰高污染、高耗能、低产出的粗放型企业,让制造业插上先进的翅膀,是深圳“转”和“升”的特色路径。
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也印证了深圳制造业高端化取得新进步。2013年,全年先进制造业增加值4162.87亿元,增长12.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73.1%,全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3370.67亿元,增长12.3%。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力
● 数据:2013年,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5002.50亿元,增长20.5%,比我市经济平均增速高10.0个百分点,占全市GDP比重达34.5%。
● 解读:市发改委副主任吴优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市近年来先后出台了生物、互联网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振兴发展规划和配套政策,经过大力培育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我市创造深圳质量的主力军,促进经济转型的助推器。2009~2013年,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年均增速达23.1%,高于同期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年均增速约12.3个百分点;增加值年均增速达22.6%,是同期GDP增速的两倍以上。
目前,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总规模达1.63万亿元,增长19.8%,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50%。此外,深圳还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基础上,聚焦湾区经济,抢先布局未来产业,出台生命健康、海洋经济、航空航天等产业规划及政策,加快构建梯次型现代产业体系。
“深圳质量”成为新标杆
● 数据:2005年,深圳单位GDP能耗为0.593吨标准煤/万元,深圳单位GDP电耗为889.10千瓦时/万元。2013年,全年单位GDP能耗0.432吨标准煤/万元,全年单位GDP电耗558.41千瓦时/万元。
● 解读: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提出把“深圳质量”作为深圳新的发展理念和新的标杆,不能盲目追求速度和规模,而是要把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放在第一位,以更少的资源能源消耗、更少的环境代价,实现更高质量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事实上,从2001年开始,深圳先后制定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等低碳发展政策。“十一五”期间,低能耗的高新技术产业、现代金融业、现代物流业和文化产业总体占GDP比重提高10个百分点。按照“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深圳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全力推动结构节能减排,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排放量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培育低能耗、低排放、高产出的新兴产业,加大对生物、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文化创意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到2015年,深圳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将达到6成,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比重将达到6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