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深圳的灵魂,也是深圳质量的强大动力。新年来临之际,记者从市科技创新部门获悉,深圳2013年创新能力数据再创新高,创新能力快速提升。其中,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从3.81%提高到4%,这一数字已超过欧美发达国家水平,只有以色列和韩国超过4%。
研发投入强度全球领先
“4%”的背后,是深企对科研投入强劲动力。这也意味着,深圳研发投入强度提前达到“十二五”规划目标,正在接近全球最高水平。
2013年,华为成为我国首个跻身全球研发支出50强企业。1月15日,华为发布消息,其2013研发投入高达约330亿元人民币,研发投入高于全年利润。
“保持企业研发投入的积极性对于企业转型、发展质量提升至关重要。”深圳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钟坚在接受深圳商报记者采访时介绍, 深圳有100多家企业在同行业排名第一,这些企业研发创新实力都比较强,类似华为这样的企业发展动能强劲,依靠的就是其持续创新能力。
政府财政的积极引导也是企业强化研发投入的重要因素。据测算,财政研发投入约可带动企业4~5倍的配套投入,对科技园区等基础设施或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的财政投入,更会引导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数十倍的跟投。
据了解,深圳不仅在全国率先出台战略性新兴产业振兴发展规划和配套政策,同时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基金,连续7年集中180亿元专项资金,在产学研、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产业化等方面给予支持。
为了鼓励和引导中小微企业开展研发工作,去年6月, 深圳取消了企业申报科技研发资金限制门槛;年底,又正式出台“科技研发资金投入方式改革方案”,投入40亿元专项贷款,中小微企无需抵押就可申请贷款用于科技研发。
新兴产业成经济增长主引擎
根据最新数据,深圳201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1.63万亿元,增长19.8%,对经济贡献率超过50%。记者查阅2010年数字发现,当年六大产业总规模为8091亿元,即三年翻了一番。
人们不禁要问,深圳市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大企业”,如何实现了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常规发展?
从后发追赶到引领创新,从“新秀”超多维的故事中或能一探究竟。2012年,经过6年潜心研发,超多维裸眼3D技术拿下2012年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以300多项专利完成全球专利布局,如今国际产业巨头不断前来寻求专利授权,实现了数千万美元产值。
当下,越来越多“超多维”正汇聚深圳,在市场主导、企业主体、政府服务不断创新的生态体系下壮大,并在核心技术领域迈出了一大步。2013年,深圳市在多项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全年重大技术攻关项目达66项。
不懈努力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继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科技进步一等奖等10个奖项之后,又有9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大奖。
去年,深圳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突破1万件,占全国上升至48.1%。国际专利申请量全国十连冠。最难得的是,去年全市获国家专利金奖4项,创历年之最,金奖获奖数占全国总数的20%。
创新载体今年将超千家
去年,深圳在源头创新上布局速度明显加快,全年创新载体数量大幅飙升,达到955家,而今年将超过1000家。
创新载体是包括基础研发、产品创新、产业孵化、创新服务、产业发展等城市创新体系中基础支撑条件的总称。据悉,深圳过去五年新建700多家国家、省市级的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数量,超过此前28年建设的数量总和。
企业自建的国家实验室、各区引进的重点创新平台如雨后春笋,令新兴产业有了跻身国家平台的实力。据悉,为促进研发与生产的更紧密衔接,深圳以市场化、产业化为导向,先后组建了基因、云计算、移动互联网、超材料和新材料等产学研资联盟;在智能电网、智能机器人等领域构筑了9个省部产学研创新联盟。
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健超分析指出,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引进和自主创新并举,反映深圳经济已经走上质量型增长、内涵式发展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