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前,我们公司刚刚起步,只有一两个小展位,如今公司一跃成为行业世界领军企业之一,今年展位达150平米,将有全球首创的方案亮相。”雅图公司张亦敏是高交会资深见证人,昨日,她同记者谈起15年来的变化,如数家珍。
像雅图一样,从“小微”变身“巨头”,这些年来,高交会上总是周而复始地上演着这些激动人心的故事。故事本身各有不同,但指向却很明确——在企业创业初期,高交会给他们提供了一个被更多人认识的机会、交流成长的空间。无论来自天南海北,也无论遭遇同行或对手,作为故事的主角,他们对于高交会这个平台,总是心存感恩。
“我记得第一届高交会是1999年,雅图事业刚刚起步,一年也就卖出几千台投影仪,借助高交会这一品牌展示的舞台,公司充分宣传了自身的技术优势,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如今我们一年已经有50万台的销售规模。成为国产品牌中行业销售量第一的民族企业。”张亦敏介绍说,每年都会在高交会上收获一大批海内外客户,如今公司业务已经扩展到128个国家和地区。
展会不仅是参展商和采购商国际交流与融合的舞台,也是技术之间相互比较和学习的平台。和雅图一样,航盛电子也是从第一届高交会开始做大做强。
该公司总裁杨洪认为,高交会不仅提升了企业的品牌,更开拓了企业的视野,从成功的大企业身上汲取了经验。他回忆说,15年前,公司只有一个小展台,旁边就是华为和康佳。
“当时看着这些大企业,想着哪天也能有独立的大展位多好啊。”他的这个梦想很快就实现了。2003年,航盛在高交会上已有独立展位,而最近几年,航盛在一号馆的展位已超过100平方米。仅仅十余载,航盛公司从最早的来料加工、总资产不过200多万元,到如今可自主研发,成为总资产超几十亿元的行业龙头企业。
雅图、航盛等早已被深圳企业视为样板。据统计,十几年来,高交会参展企业累计达数万家,企业与企业之间、研发机构与企业之间在高交会上达成的合作不计其数,众多创新项目成功转化为大企业、新产业。生物医药、互联网、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一批国家级重点科技攻关计划、863计划、火炬计划项目,均实现了产业化。
非山寨、比创新,高交会凝聚的是一批具有企业精神的创业者,对国内外专业人士的吸引力也在逐年加强。据组委会今年透露,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组团来深参加高交会已成为“主流旋律”,而一批小企业借助这一优势平台,也成功打入国际市场,在此过程中,他们还收获了自身的成长,从“新枝嫩芽”成长为受人仰视的“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