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经济动态 > 深圳经济

    深圳新型科研机构成创新先锋
    • 发布日期:2013-05-28
    • 来源:深圳特区报
    • 文字 〖

    资源配置市场化 投资主体多元化 管理机制企业化 产学研功能一体化

     


    华大基因研究人员进行基因检测准备工作

    几天前,年轻的华大基因研究院执行院长王俊入围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名单,可能成为深圳首位本土“培育”的国家级两院院士。而这正是深圳新型科研机构散枝播叶、源头创新能力迅速崛起的一个缩影。

    新型科研机构是近些年出现的创新主体,突出特点是资源配置市场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机制企业化、产学研功能一体化。深圳的新型科研机构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社会力量创建的“民办公助”,以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和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为代表,一类是引进共建的“国有新制”,代表是中国科学院与深圳市合作共建的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及清华大学与深圳市合作共建的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

    传统科研机构的技术、资金、人才、设备、场地等要素资源依赖行政渠道配置,往往低效率或不合理配置,导致创新元素既缺乏又闲置,而新型科研机构的市场化配置,是区别传统的显著标志。

    例如,在中国科学院100多个院所中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鲜明的市场化导向独树一帜,作为基础研究的“国家队”,创立7年由最初的5人团队发展到目前1529人的规模,10多人入选深圳市第一批孔雀计划人才,为全市之最;根据科研优势在深圳建立了机器人、低成本健康、云计算等3个产业孵化基地,吸引了60多家企业入驻,还向企业派出了科技特派员100多名,有力支撑我市科技产业发展,荣获国家首批“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称号。先进院培养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62%留深,51%选择进入华为、中兴、腾讯、迈瑞等高科技企业,成为高端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

    “民办公助”类新型科研机构,完全是在市场环境中创建与发展的。谁能想到,从美国杜克大学毕业不久、年仅26岁的刘若鹏博士带着5个青年人回国创业,会在三年后发展成为一个世界级超材料研究机构,核心技术发明专利占超材料领域全球专利总量的85%以上,涵盖基础设计、关键器件和产品应用多个领域,提升了我国的话语权,开创了预期产值达千亿超材料产业。华大基因研究院2007年4月登记注册,短短6年成为全球基因测序及基因分析规模最大的机构,在世界权威的《自然》和《科学》期刊发表了近百篇高水平文章。

    近几年深圳出台一系列关于人才、土地、资金等方面重要文件,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尤其2008年9月颁发的《关于加强自主创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为新型科研机构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以“孔雀计划”为例,自2011年始,在未来5年每年投入3到5亿元,用于人才配套服务和创新创业资助,对孔雀团队给予最高8000万元的专项资助,有力支撑新型科研机构壮大。

    通过大力扶持新型科研机构,深圳正闯出一条深化科研机构体制改革的新路子。截至2012年底,全市共拥有独立法人科研单位40多家,建立国家企业重点实验室4家,国家重点实验室深圳分室2家,广东省重点实验室近20家,市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150余家,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

部分会员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