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前,广东省统计局公布了《2011年建设幸福广东综合评价报告》。报告显示,深圳建设幸福广东评价跃居全省第一。昨日,记者从深圳市发改委和市统计局获悉,民生投入加大和特区一体化进程加快是促使深圳幸福指数跃升的最主要原因。市发改委称,今年深圳仍将加大民生投入,努力构建和谐幸福家园。 从综合指数看,在珠三角地区的排名中,深圳由2010年的第四跃升至2011年的第一,惠州和广州紧随其后。据市发改委和市统计局介绍,省统计局测算综合指数是由水平指数和发展指数按照4:6的比例进行计算得出。而在水平指数和发展指数方面,深圳在2011年也有较大程度的提升。在水平指数方面,珠三角地区组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广州、深圳、惠州,与2010年相比,深圳从第三上升至第二。在发展指数方面,珠三角地区组排名前三的分别是惠州、深圳和江门;与2010年相比,深圳从第九上升至第二。 记者从市发改委和市统计局提供的指标数据中发现,深圳2011年在人居环境、公共设施和社会保障这三个模块的变化非常显著。如在人居环境方面,“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升了54.2个百分点;在公共设施方面,“城市每万人公交车辆拥有量”深圳在2011年的增幅就达到29.4%;在社会保障方面,每万人拥有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数增幅为29.0%。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经初步分析,2011年我市建设幸福广东评价跃升的主要原因一是民生投入明显加大。乘着举办大运会的东风,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连续加大对社会民生投入力度。2009年-2011年,市政府投资计划中,社会建设和民生投入的比例均超过80%,比重稳步提升。二是特区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对症下药,大力实施特区一体化三年行动计划,加大对原特区外的资源投入力度,市政府投资的70%以上都投向了原特区外,进一步补足了公共设施的短板,显著改善了评价结果。 市发改委表示,今年深圳仍将加大民生投入,市本级政府投资将继续向民生领域倾斜,切实提升民生幸福水平。其中,计划增加公办学位1.85万个,全年提供保障性住房2.5万套;健全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调整机制,着力提高困难群体、特殊群体和优抚群体的生活保障水平;通过推进新明医院、聚龙医院等重点项目建设为市民提供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管理,加大抽检力度,严管重罚,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全过程监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