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年初至今公布的一系列经济指标显示,中国经济发展总体平稳,但不可否认,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并存,其中毕业大学生就业难就是挑战之一。此前的数据显示,今年高校应届毕业生接近700万人,各地大学生就业率仅有四成或五成,签约率低于往年同期,就业压力明显增大。
大学生就业何以成了难题?毕业生数量较多是一个方面,但肯定不是主要原因,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很大原因在于实体经济滑坡低迷所致。一方面,部分制造业产能过剩,开工不足,这导致既有员工就业出现问题,新增需求特别是高端需求更是萎缩。另一方面,新兴产业投资动能乏力,吸纳高端劳动力与人才的能力没有相应增长。可以说,正是当下经济形势发展不理想,实体经济乏力,下行压力较大,高端人才需求不旺,才出现了大学生的“滞销”困局。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社会发展之基,也是国家发展之要。要解决就业问题,从根本上来说要靠发展,也就是要牢牢把握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在发展中解决就业市场的问题。因此,金融业要支持就业,缓解大学生遭遇的“最难就业季”,就应当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充分发挥金融宏观调控作用,通过信贷杠杆、资本市场、保险市场等合力作用,稳定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岗位。
支持实体经济,解决就业问题,金融业要发挥金融杠杆作用,稳定经济增长,促进结构调整。从宏观经济格局看,中国经济在今年一季度以“弱复苏”开局,PPI的连续下降显示出实体经济疲弱态势还在延续,而5月份汇丰PMI指标创出新低,进一步表明中国经济目前仍处于震荡整固阶段。在这样的背景下,要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就要在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同时,通过稳定经济增长和调整经济结构增加就业岗位。要继续实施和用好稳健的货币政策,稳定货币环境,引导信贷资金更多流向实体经济和薄弱环节,稳增长、调结构;银行业要牢牢把握实体经济这一根本,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大力扶持小微企业和新兴战略产业发展;资本市场要按照稳中求进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直接融资作用,为实体经济发展“输血”,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保险业要把握当前经济特点,以杠杆作用撬动经济发展。
支持实体经济,解决就业问题,金融业必须大力扶持服务业发展。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动力,在于强大的内需潜力,而扩大内需的最大产业支撑是服务业,服务业中的绝大部分属于实体经济,是最大的就业容纳器和创新驱动器。但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中国服务业容纳的就业人数还不到总就业人数的40%,远低于美国的80%以及马来西亚等亚洲国家。金融业要支持实体经济解决就业难题,就应当在积极支持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同时,把推动服务业发展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大力扶持服务业。从服务发展角度看,传统服务业为就业提供大量岗位,新兴服务业如研发、信息、物流等为经济发展增添动力。因此,金融业要不断完善扶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在支持传统服务业发展同时,通过金融杠杆引导新兴服务业更好发展,让这一“最大就业容纳器”作用充分发挥。
支持实体经济,解决就业问题,金融业要积极进行服务方式创新和产品创新。一方面,要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大力支持服务业发展,金融业还有很多“瓶颈”需要突破。比如小微企业或者是服务业中不少企业固定资产很少,按照传统信贷模式大都不符合发放信贷资金的要求,如何创新服务方式和推出新产品,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当前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的人很多,金融业对此也已经有了一些创新尝试,比如不少金融机构推出的大学生“创业贷”、大学生“村官贷”等模式,这些产品通过创业带动了就业,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下一步则是如何将这些创新“升级”,更有针对性和普遍性地支持就业与创业,在这些方面,金融业要做的“功课”显然还很多。
实体经济始终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可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金融业必须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充分认识支持实体经济是解决就业之本这一本质,努力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为化解当前就业难题发挥金融的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