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经济动态 > 经济瞭望

    “两国双区”:中国-东盟产业合作的新模式
    • 发布日期:2012-08-21
    • 来源:北京周报网
    • 文字 〖

    今年4月1日,中马(马来西亚)钦州产业园在中国西南沿海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开园,这是中国继中新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天津生态城之后,第三个与外国政府合作共建的产业园区。作为中国众多经济技术产业园区的一员,中马钦州产业园以其“两国双区模式”的特色,成为7月中旬举办的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研究探讨的热点。

    “两国双区模式”所指的是在中国的中马钦州产业园和在马来西亚的马中关丹产业园这两个姊妹园区。当时,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在与温家宝总理共同出席中马钦州产业园开园仪式时,提议中国政府及中国工商界代表在马来西亚创建“马中合作产业园”,与中马钦州产业园结为姊妹园区,共同推进中马投资合作。

    马拉西亚长青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CEO周国华说,“我把这两个国家级开发区的,互相参股,互相投资,共同管理的跨国经济合作关系,称之为‘两国双区’模式。这种模式是一个首创,既是新生儿需要呵护,又是大题目需要大手笔,所以,有必要参考和借鉴‘一国两制’的某些实践。”

    超越国界的合作园区

    中马钦州产业园是中国政府和马来西亚政府合作的第一个园区,也是中国-东盟合作的又一新平台。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马飚介绍,目前,钦州中马产业园已经明确了园区范围、投资开发主体,并赋予园区实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政策。园区规划面积55平方公里,首期开发建设15平方公里,其中启动区7.87平方公里。马飚说,园区开发将按照“政府搭台、企业运作、项目带动、利益共享”的原则,由中马双方合资组建园区开发公司,负责园区“七通一平一绿”等基础设施开发。国家开发银行已计划为中马钦州产业园初期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供540亿元融资。目前,已完成征地近3平方公里,土地平整近2平方公里,连接园区的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中马大街等配套基础设施正在兴建。据悉,该园区作为开放式园区,除服务中国和马来西亚外,也面向全球招商。

    马中关丹产业园位于马来西亚东海岸的经济特区内,总面积6.07平方公里。经协商,初步确定园区建设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模式,坚持马方为主、企业为主,分期建设、滚动发展,以园带城、以工业带动服务业,全球招商、联合招商,政策对等、两园互动等原则,重点发展塑料、金属、汽车零部件、纤维水泥板、不锈钢制品、电器、电子、信息通信等产业。

    中马两国合作共建两个产业园区,主要因为去年两国之间高达900多亿美元的贸易额。同时,中国是马来西亚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二大出口国和进口国,也是马来西亚棕榈油出口的最大市场。

    该园区选址在广西,则是因为,中国广西与众多东盟国家的企业有着良好的合作经验。近年来,广西承建了中国•印尼沃诺吉利经济贸易合作区,发展形成了以木薯深加工为主导的上下游产业链。广西还与越南谅山、广宁和高平三省就共同推动中越凭祥-同登、东兴-芒街、龙邦-茶岭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达成共识。落户广西的中国-泰国产业园区合作正在进行积极谋划。广西参与建设的越南归仁木薯产业化、泰国乌泰他尼府糖厂、缅甸腊戍水泥厂、文莱水稻种植、柬埔寨大米加工厂等项目都在加快推进。至此,广西在中国-东盟的经贸合作中已形成独到模式,而“共建产业园”模式无疑是一种新的探索。

    广西钦州的独特优势

    自从2010年1月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中国和东盟国家超过90%以上的贸易产品实现零关税。2011年,东盟超过日本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回顾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发展,可以清楚地看到广西钦州所处的北部湾经济区在这一产业结构变局中所具有的区位优势。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资深研究员杨沐说,东盟地区正处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含现代农业)的迅速发展期;中国的沿海地区正处于需要迫切进行产业升级,脱胎进入后工业化时期;中国内地,特别是临近广西的中国西南地区,还正处于致力于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工业化中后期。北部湾经济区恰恰是这三大处于不同工业化时期的区域的结合点。

    马来西亚出口到中国的产品,主要是电器及电子产品、棕榈油、化学及化工产品等;从中国进口的产品主要有机械设备及零部件、化学及化工产品、纺织服装和金属制品。装备制造、棕榈产品深加工等产业,是目前中马两国具有广泛合作基础,并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的产业;电子信息和数字多媒体产业、生物技术产业,均为两国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因此,中马两国可以按照比较优势原则,逐渐形成贸易结构不同的产业梯次转移体系,更好地解决产业趋同和相互之间竞争等问题,形成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共同打造区域竞争力。

    马中经贸总商会第一副会长陈友信说,钦州是中国大西南通向东盟国家最方便的出海通道,能够连接马来西亚、新加坡,辐射整个东盟国家。中马钦州产业园和马中关丹产业园这项产业计划在马中经济史上是空前的,这两个园区的建立将为中国与马来西亚乃至东盟国家开创一条信息智慧走廊。两个园区的发展将会带动马中两国其他发展计划。“马来西亚企业将会全面参与到这些项目中去,他们希望通过这次合作证明自己有能力参与到中国的产业发展中来。”陈友信表示,在马来西亚,“钦州速度”(意指钦州中马产业园区建设的高效高速)已经成为一个流行语,而马中关丹产业园区的建设才刚刚起步,我们应该向钦州“取经”,希望钦州在资金以外给予关丹更多技术和管理经验方面的支持。

    对园区经济的反思

    回顾二十多年来中国的产业园区的建设与发展,依然有许多地方值得探讨与总结。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常务理事邵继民,在谈到中国的园区建设经验时说,中国东部地区经过30年的发展,已经暴露出一些问题,以广东为例,广东已经成为全球产业链条至关重要的一环。但是,在全球化的产业分工体系中,广东虽然名为全球制造业中心,更多的却是以代工、贴牌生产和缺少自有核心技术和世界性品牌的中低端商品输出为特征的。广东所处的窘况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中国制造在世界分工体系中的尴尬地位。简言之,就是因为缺少创新设计,缺乏自主品牌,制约了经济可持续发展。

    这也正是如今中国许多产业园区所共同面临的问题之一。通过引进外资企业,实现技术外溢效应,从而增强所在国生产技术水平,达到技术创新的目的——这本是中国外资政策重要的理论出发点。而中国目前大部分园区的现实情况是,外商企业限制技术引进与扩散,没有在本土进行创新的动机与利益激励,而本土企业在技术和人力资源上又与外商企业差距较大,还不具备吸收技术溢出的能力。

    而位于中西部地区的园区面临的问题则是,许多园区依然以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等作为其重点发展领域。但从经济基础、研发环境等条件看,除少数地区具有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础和优势外,大部分园区提出了与自身条件不相符的产业发展计划,前景充满不确定性。

    邵继民说,“在我看来,西部地区的发展,特别是对于资源非常优势的广西北部湾地区来说,我们一定不要牺牲资源和环境,单纯接收东部或其他地区落后的产业转移,要吸取东部地区成为世界加工厂、OEM基地背后的教训。其实,目前西部地区的开发和新型产业的建设,也可以和东部地区同步,也可以和东部地区进行竞争,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合理策划。因此,我认为北部湾经济,尤其是中马钦州产业园的发展必须抛弃这种简单粗暴的产业转移式发展方式,必须依托创新设计,培育新兴市场,导入新型产业,逐步完善产业链建设。”

部分会员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