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品牌建设现状与发展研究报告发布
- 来源:深圳特区报
- 2018-05-30
5月14日,我市发布了由深圳市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质量强市办”)牵头编制的深圳市品牌建设现状与发展研究报告。
在由市质量强市办、市市场监管局、市经信委、市发改委联合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市质量强市办常务副主任、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夏昆山发表了讲话。他指出,深圳作为全国性经济中心和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在践行国家战略部署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的实践中努力走在全国前列。近年来,深圳紧紧围绕品牌建设,从品牌发展环境、基础、能力、保护四个方面科学谋篇布局,经过几年的奋斗,交出了一份亮丽的答卷。2017年商标申请量同比大幅增长,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14年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名;新增9家中国500强企业,增量位居北上广深之首;培育了如腾讯、华为、平安、大疆等一批享誉国内外的知名企业;内衣、服装、钟表和珠宝产业获批成为国家首批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示范项目,全市共有7个区开展了知名品牌示范区创建,“一区一品”计划正加快推进。深圳是全国首个获得质量强市示范城市以及第一个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计之都”称号的城市,城市品牌的“金字招牌”越发闪亮。通过“自上而下”品牌发展战略的顶层谋划,构建了“自下而上”的以企业品牌、产业品牌、区域品牌、城市品牌的梯次递进“四级纵队”,深圳品牌的影响力在国内外日益彰显。
据市市场监管局质量处处长崔红兵介绍,由深圳市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编制的《深圳市品牌建设现状与发展研究报告(2017)》,分析了深圳品牌发展环境,系统梳理了2017年深圳品牌建设的举措,通过选取能反映品牌发展的指标数据进行对比研究,客观呈现深圳品牌建设发展成效,旨在向各方提供有关品牌建设方面的信息,并作为决策参考。
品牌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深圳历来十分重视品牌发展。于2003年在全国率先实施名牌推进战略,打造“品牌之都”,通过积极营造品牌发展氛围,建立健全品牌发展体制机制,为深圳的品牌发展提供营养丰富的“沃土”。
品牌建设工作越来越受重视
深圳市委市政府深入实施质量强市战略,把2017年作为“城市质量提升年”,统筹推进标准、设计、质量、品牌、信誉“五位一体”建设,不断完善品牌建设体制机制,打造更具时代引领性的深圳品牌,大力宣扬“质量成就未来”的城市质量精神口号,积极营造浓厚的深圳品牌发展氛围,全力推动“深圳制造”向“深圳品牌”的价值链高端延伸,助推深圳经济向更高质量发展。
品牌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形成“一核多极”的品牌发展政策体系。一是制定出台了全国首个质量促进型法规——《深圳经济特区质量条例》,提出“建立和完善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品牌培育、品牌管理工作体系和品牌评价标准体系,引导企业争创国际品牌,加强深圳品牌宣传和推广,提升深圳品牌价值和影响力”,明确了深圳质量发展的方向是高端化、国际化、品牌化,奠定了品牌发展在质量工作中的核心地位。二是逐步建立标准、设计、质量、品牌、信誉“五位一体”的品牌发展工作机制。制定并发布《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等一批标准;设立创意设计新锐奖,大力加强创意文化园建设等激励措施;开展市长质量奖评定,加大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出台《深圳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办法》,不断完善品牌发展基础支撑体系。三是着力完善政府上下联动、行业内外推动、企业自觉行动的品牌培育保护机制。四是健全品牌发展的人才培养制度。经过持续努力,深圳逐步形成了以《质量条例》为核心,相关配套政策为支撑的“一核多极”的品牌发展政策体系。
建立品牌发展的激励引导机制。在科技创新、创意设计、品牌示范区创建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激励引导品牌发展,如出台《中国制造2025深圳行动计划》等政策;对首次入选“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的深圳企业分别给予3000万元和1000万元的奖励,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对获评“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全国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区”的单位分别给予100万元奖励。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引导作用,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民营资本参与到品牌发展中来,2017年,共资助企业品牌提升8279万元。
企业品牌建设意识持续增强
更加重视品牌创建。企业品牌意识不断增强,通过商标注册、专利申请等方式维护自主品牌与知识产权。2017年,深圳市商标申请量位居全国第二,有效注册商标数量居全省第一。
更加重视品牌管理。通过加强品牌管理,树立企业品牌文化,提升品牌竞争“软实力”。2017年我市权威机构主导全国自主创新品牌价值评价,深圳227家企业积极完成参评,涉及行业16个。
更加重视品牌推广。多渠道、多途径加强品牌宣传,展示自身品牌风采,传播品牌正能量,踊跃参与国内外展览,推动深圳产品与服务“走出去”。2017年,全市47家企业参加全国品牌故事大赛,涵盖建筑、新能源、电子等7个以上行业,8家企业获得全国奖项。
社会组织推动作用日益明显
助推深圳品牌扩大影响力。社会组织充分发挥品牌建设的桥梁纽带作用,整合、凝聚各界资源力量,积极为深圳品牌国际化发展搭建平台。2017年全年共举办专业性展览114场。培育起高交会、文博会、时装周、光博会、礼品展、家具展等10余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展会。
提升品牌培育公共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品牌培育公共服务水平。2017年,搭建全国首个品牌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深圳市品牌建设促进中心。本土品牌技术机构组织深入参与ISO/TC97和SAC/TC 532品牌标准化建设工作,国际标准提案2项,国家、地方标准20余项。市质量强市促进会和深圳工业总会获工信部“品牌经理”人才培训资格,2017年培育品牌经理260人,累计培育498人;深圳工业总会连续十五年开展深圳知名品牌评价,共评选产生720个“深圳知名品牌”;市质量协会开展中小微企业现场管理诊断和提升、“深圳市品牌大讲堂”等活动,促进企业提升质量品牌建设能力。
品牌发展基础不断强化
品牌要加强,基础要牢固。深圳坚持以标准引领质量提升,以质量塑造品牌实力,在强力推进标准建设、夯实质量基础上不断发力,筑牢品牌发展的两大“基石”。
创新标准建设体制机制。深圳在全国率先提出构建“大标准”体系,从立法保障、纲领指导和行动方案构建了标准建设的顶层机制。建立深圳标准绩效考核制度,实施标准自我公开声明、标准先进性评价、团体标准管理以及深圳标准认证等一系列新制度;率先为企业建立研发与标准化同步机制,出台《研发与标准化同步示范企业评价指南》,推动新技术新产品加速产业化。
深圳标准建设成效显著。2017年,共制修订国际标准271项、累计1655项(含国外先进标准),研制国家和行业标准374项、累计3758项;组织制定并发布了《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等68项技术标准文件地方标准;全市企业在国家企业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累计声明公开16183项标准;全年15个标准获市科学技术奖(标准奖),33家企业登上全国企业标准示范榜、排行榜,占全省上榜企业50%。在电子信息、服装、家具等民生重点产品领域开展深圳标准认证试点,已有14家企业共20个产品获得深圳标准认证。《自主品牌培育指南》、《品牌管理体系要求及实施指南》、《自主品牌价值评价指南》3项品牌培育建设深圳标准正加快推进。
质量基础不断夯实
完善基础设施服务品牌发展。检验检测平台作为支撑品牌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在服务品牌发展上扮演着重要角色。截至2017年,全市共有国家级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3个、省级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13个、市级公共技术平台14个,通过计量认证的检验检测机构376家,通过CNAS认可的机构381家,检验检测服务支撑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促进质量提升、服务品牌发展的作用更加凸显。
开展质量提升助推品牌发展。2017年,深圳开展了内衣和钟表两个重点产品的质量提升行动,围绕质量、标准、品牌、价格、服务和消费者感受等维度,与国际知名品牌进行比对研究,并通过政策扶持、咨询服务等手段,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
积极申奖创奖提升品牌发展。对获评中国质量奖和广东省政府质量奖的本地企业给予配套奖励,对获评中国质量大奖企业一次性给予300万元的奖励,获中国质量奖提名奖、广东省政府质量奖的企业一次性给予100万元奖励。2017年,我市大亚湾核电、顺丰、招商局港口3家企业获评第三届中国质量奖,获奖数量占广东省三分之一,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三位。海能达、星源材质2家企业获得2017年度广东省政府质量奖,一批企业入围深圳市市长质量奖。通过申奖创奖,发挥获奖企业的“龙头效应”,带动全市企业追求更高质量发展。
品牌发展能力持续增强
创新是灵魂,品牌是目标,没有创新,品牌就无从谈起。坚持把创新创意作为推动品牌发展的第一驱动力,奋力把深圳建设成为国内一流、享誉世界的“品牌之都”。
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技术创新打造品牌核心竞争力。在品牌建设中,创新是提升产品性能和质量、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美誉度的根本途径。深圳创新加快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让深圳创新再提速。2017年,深圳研发投入占GDP比重4.13%,仅次于北京,创新投入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新增国家级高新企业3193家,累计达11230家,居全国第二;新增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各类创新载体195家,累计建成1688家。
知识产权数量继续位居全国前列。2017年,全市国内专利申请量177103件,其中,有效发明专利维持5年以上的比例达86.72%,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第十九届中国专利奖评审中,深圳获专利金奖5项,占全国总数的20%,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突破2万件,连续14年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名。
创意设计蓬勃发展
创意设计提升品牌含金量,助力品牌发展。作为全国第一个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计之都”称号的城市,2017年,深圳创意设计产业继续蓬勃发展。全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达2243.95亿元;斩获德国iF设计奖142项,红点设计奖82项,分别占中国区获奖总数的36%和29%,设计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
品牌培育保护不断深化
深圳在品牌培育保护方面逐步形成了政府上下联动、行业内外推动、企业自觉行动的体制机制,全方位、多举措强化对品牌的培育与保护,为深圳品牌发展保驾护航。加快品牌培育,引导市场主体走以质取胜、自主创新的品牌发展之路;加强品牌保护,切实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调动市场主体发展品牌的积极性。
品牌培育制度更加健全
产业品牌建设方面,深圳从加强顶层设计着眼,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的政策制度,制定《关于支持企业提升竞争力的若干措施》细则等,推动品牌发展的政策落地。
区域品牌建设方面,建立并完善市区两级联动机制,推动落实“一区一品”计划。各区结合自身特色进行错位发展,充分发挥特色产品优势,如罗湖珠宝、南山手机、龙岗眼镜、龙华服饰、光明钟表、坪山新能源汽车、宝安工业机器人等;打造区域品牌价值“高地”,出台区域品牌建设专项规划,资金政策,土地政策等,运用质量监管、标准化、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品牌建设、打假治劣等综合手段,推动实现产业集聚发展和区域品牌升级。
城市品牌建设方面,“深圳速度”曾经是深圳这座城市最响亮的品牌,在“深圳速度”的基础上又打造了“深圳质量”的新品牌,市委市政府提出坚定不移打造更具时代引领性的深圳品牌,为我国高质量发展探索新路。组织开展“高交会”、“文博会”、“国际创客周”、“IT领袖峰会”、“深圳国际品牌周”等具有国家级和世界级影响力的重大品牌活动。支持招商集团、深圳地铁、中海集运等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国际合作,将深圳品牌推广到更多国家和地区;在创新创意、创业设计和国际化活动中塑造深圳城市品牌。
品牌保护机制更加完善
商标品牌是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知识产权保护包括了品牌保护,是品牌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
继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出台《深圳市关于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工作方案》,从加强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司法保护等方面提出36条措施,实施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定涵盖商标、专利、版权、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各领域的《深圳经济特区知识产权保护条例》,为实施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提供法律制度保障等。
加快诚信体系建设。加快诚信体系建设是保护知识产权,推动品牌发展的内在要求。2017年,深圳在全省率先实施《深圳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办法》,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积极建设覆盖企业、个人、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四大主体的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基本实现了网站系统的“三个一”:一站式查询、一体化建设、一张网惩戒。
企业品牌建设成果凸显
商标注册增速迅猛。2017年,深圳市商标申请量为392978件,同比增长55.16%,申请量居广东省第一位,在全国主要城市中居第二位。深圳商标申请量的大幅度增长,反映了深圳企业对商标等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对品牌的保护意识越来越强。
截至2017年底,深圳累计有效注册商标数量全省第一,从近三年有效注册商标数量的年均增长率看,深圳居北上广深之首。2017年,深圳马德里商标注册核准量数量远高于北京、上海、广州。
品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深圳世界500强企业活力强。2017年,深圳有7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该榜单由美国《财富》杂志发布),分别是中国平安、华为、正威国际、招商银行、万科、腾讯、恒大,连续两年保持增长,增长势头强于北京、上海和广州。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深圳的上榜企业数量排在第三位,仅次于北京的56家和上海的8家。 从上榜企业的属性看,民营企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是“深圳特色”之一,这主要得益于深圳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浓厚的创新氛围。
深圳企业在全球品牌价值500强中取得新成绩。深圳有7家企业进入2017年Brand Finance全球品牌价值500强,分别是华为、腾讯、中国平安、招商银行、恒大、万科、平安银行;深圳上榜企业数占全国上榜企业总数的12.7%。
2017年,深圳民营企业品牌价值有所提升。华为品牌价值为252.30亿美元,排名40,较去年上升7名;腾讯品牌价值为222.87亿美元,排名47,较去年上升70名;中国平安以163.24亿美元的品牌价值位列榜单第79名,位居全球保险品牌第一位。
深圳“种子选手”企业持续增加。2017年,深圳市新增9家企业进入中国企业500强榜单,较去年增加50%,增长幅度遥遥领先北京和上海。截至2017年底,深圳累计拥有27家中国500强企业。
2017年,第二批深圳标准认证产品公布,全市共10个产品(来自8家企业)获得认证,产品类别涵盖机械手表、耳机、家用弹簧软床垫、家用反渗透净水器等。截至2017年底,全市共有14家企业的20个产品获得深圳标准认证。华为、飞亚达、安莉芬等行业龙头企业通过参与先进性评价细则,大大提升深圳品牌的影响力。
行业质量水平态势良好
深圳率先建立起了涵盖经济、文化、社会、城市建设管理、生态、政府服务等方面质量状况的综合评价体系——深圳市质量指数,对产品、工程、服务和环境等实施评价,以质量提升为品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产品质量方面,2016年度深圳产品质量分指数为230.82,比2015年提升12.03%。累计有10家企业获得“质量标杆企业”称号。
在工程质量方面,2016年全市工程质量分指数为200.36,比2015年提升2.1%。全市新增获鲁班奖项目2个,获国家优质工程奖称号项目5个。
在环境质量方面,2016年深圳环境质量分指数为203.62,比2015年提升4.96%。2017年PM2.5平均浓度为27.6微克/立方米,全市空气质量持续提升,空气质量指数位居全国前列。
在服务质量方面,2016年全市服务质量分指数为202.12,比2015年提升7.08%。其中,科技、金融、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和教育、医疗、公共交通、旅游等生活性服务业质量均大幅提升。
区域品牌竞争优势明显
知名品牌示范区建设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深圳市大力推进国家级、省级知名品牌示范区创建工作,逐渐形成了“一区一品”的发展格局。深圳先后建成了罗湖黄金珠宝、南山移动电话、龙岗时尚眼镜、龙华时尚服饰产业集聚区等4个“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坪山区 “全国新能源汽车知名品牌示范区”和光明新区“全国钟表知名品牌示范区”获批创建。宝安区正顺利推进“广东省工业机器人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在知名品牌示范区创建的进程中,以服装、珠宝、眼镜等代表的深圳时尚创意产业,走出了一条品牌高端化、国际化道路;以华为、天珑、传音为代表的深圳知名移动手机品牌正在大力实施国际化战略,带动高端制造产业向全球输出深圳品牌。
- 上一篇:落幕 | 仰望世界,第二届“深圳国
- 下一篇:中国崛起呼唤世界级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