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跨境人民币收付规模首破4万亿元 港人在深开立银行账户数占大湾区总量九成

  • 来源:深圳特区报
  • 2024-01-17

深圳新闻网2024年1月17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邹媛)首创人民币NRA账户资金可购买大额存单、首批开展大宗商品跨境现货交易人民币计价结算业务、首批开展商业保理公司办理国际贸易背景保理业务、推动境内经营性租赁支付外币租金业务落地……

昨日,记者从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获悉,2023年,深圳跨境人民币收付金额首次突破4万亿元,达4.2万亿元,再创历史新高,稳居全国第三,助力深圳成为跨境金融对外开放高地,有力地支撑深圳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3年,深圳持续构建深港宜业宜居生活圈,为港人量身定制现金、扫码、刷卡等多门类、多品种的跨境支付方式,持续优化账户服务,便利港澳人士境内消费。截至2023年末,港人在深圳开立银行账户约300万户,其中代理见证开户33万户、交易超184亿元,约占大湾区总量的九成;微信香港钱包和港澳版“云闪付”内地使用惠及港澳用户超121.91万,累计交易金额超48.25亿元,同比增长112%。

在深港金融合作领域,在“金融支持前海30条”落地后,目前已实现14项全国“首批”“首创”。首创人民币NRA账户资金可购买大额存单,丰富境外机构境内人民币存款产品选项,提高境外机构使用人民币积极性,业务金额合计3.9亿元;首批开展大宗商品跨境现货交易人民币计价结算业务,累计交易结算金额达到215亿元人民币;首批开展商业保理公司办理国际贸易背景保理业务,落地总额合计33.6万美元。

在科创要素跨境流动方面开辟新通道,首创河套“科汇通”试点,破解科研机构境外汇入科研资金无法可依的难题,打通科研资金入境“绿色通道”,为深港两地科技创新要素流动和科技产业协作提供有力支撑。截至2023年末,已有5家科研机构按此模式境外汇入科研资金;截至2023年末,深圳共30家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参与试点,金额合计2亿美元,行业涉及电子机械制造、软件与信息技术等多个行业领域。

在跨境人民币收付方面,聚焦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地区,不断提升跨境人民币使用规模,跨境人民币业务服务实体经济作用进一步增强。2023年,深圳跨境人民币收付金额首次突破4万亿元,达4.2万亿元,再创历史新高,稳居全国第三,同比增长28.3%。其中,深港间跨境人民币收付金额达3.5万亿元,同比增长31.6%,占两地间本外币跨境收付金额比重达58.3%,人民币连续四年成为深港间第一大跨境结算货币。

资金池是跨国公司集中运营管理境内外成员本外币资金,开展资金归集和余缺调剂,便利集团内资金跨境流动的重要载体。2023年6月,深圳在全国首批落地通用版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推动深圳全面构建“本外币合一、高低版搭配”的跨境资金池政策体系。目前,深圳已有48家跨国公司参与试点,涵盖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通讯设备等行业多家知名企业,境内外成员企业超1500家,试点业务规模近1400亿美元,累计为深圳企业增加财务收入、节约成本约1亿元人民币以上。

打通深港跨境融资通道,助力港人港企在深创新创业,首创“前海港企贷”,目前已便利6家前海港资企业获得境外融资2100万元。此外,首创QFLP总量管理试点,一次性赋予QFLP管理企业总量额度,允许灵活自主配置和更换投资项目,有效提升跨境私募股权投资效率,3家港资QFLP机构开展试点额度合计9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