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经外科临床研究获突破

  •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 2024-11-25

非急性硬膜下血肿是临床常见且具有挑战性的神经外科疾病之一,随着老龄化进展,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是全球面临的临床难题。近日,国际顶级医学学术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布了由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华山)、全军脑血管病研究所(长海)指导,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毛颖教授团队和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建民教授团队牵头,联合国内31家神经外科及脑血管疾病中心共同完成的研究成果。该研究成功为全球提供了一种治疗非急性硬膜下血肿的新方法:脑膜中动脉栓塞。

该研究是全球同期最大样本量的针对脑膜中动脉栓塞治疗非急性硬膜下血肿的RCT随机对照试验研究,以极高的科学严谨性和临床实践意义为全球同类患者的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成果的发布也标志着中国神经外科临床研究取得新的重大突破,成为国际相关领域重要的引领者与合作者。

研究证实,对比单纯传统治疗,辅助性脑膜中动脉栓塞结合传统治疗能够显著降低无需钻孔的症状性非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血肿进展率;在将血肿复发或进展导致的神经系统相关死亡患者纳入首要终点时,辅助性脑膜中动脉栓塞可以显著降低所有症状性非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复发与进展率。

毛颖介绍,常见引起非急性硬膜下血肿的原因包括外伤,长期应用抗凝、抗血小板药物及反复或突然胸腹压力增高等。当血肿增大引起颅内压增高时,患者会出现头痛、头晕或肢体活动障碍等症状,甚者引起频繁呕吐、深度昏迷等,并危及生命。

传统非急性硬膜下血肿治疗手段包括钻孔引流术和药物治疗,虽已被证实有效,但传统钻孔引流复发率高达12%~20%,而药物保守治疗恢复周期较长、不确定大。在此需求下,脑膜中动脉栓塞技术应运而生。

脑膜中动脉栓塞是指通过微创介入技术,将栓塞物(如液体栓塞剂或颗粒等)注入脑膜中动脉主干或其分支,通过栓塞脑膜中动脉,从源头上阻断供血,从而减少血肿血供,使血肿内的血液逐渐被吸收,促进血肿缩小;同时,该方法可以防止新鲜血液注入,减少血肿进一步扩大的风险。这一微创、精准的治疗方式,能够在技术上减少传统手术的创伤性,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同时,在原理上通过栓塞供血血管,减少血肿的再生和进展,受到全球神经科医生高度关注,但其疗效始终未得到高级别证据的支持。

基于这一重大临床需求,2020年,一项前瞻性的、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MAGIC-MT)正式启动,以全面评估这一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在我国12个省市31家分中心进行,入组患者为有症状的非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研究团队对参与中心和术者进行严格的筛选与培训,采用统一标准的钻孔引流和脑膜中动脉栓塞治疗方法,加强围术期综合管理水平。

“这项研究不仅为神经外科领域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也为对神经疾病的理解开辟了新的方向,将进一步推动神经介入治疗在神经外科领域的发展,造福更多患者。”刘建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