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与特区脉搏同律动
三十而立,中航与特区同行、与锐意进取同路,身处改革开放的风云前沿,见证参与深圳特区凤凰涅槃,巨龙腾飞。
- 来源:深圳商报
- 2013-10-12
第一块有偿土地出让,新中国“土地革命”。
第一项走完所有法律程序的城市中心拆迁案例。
第一条4英寸规格的TN-LCD 生产线,始于天马微电子。
第一家天虹商场——深南天虹,首创“百货+超市+X”业态组合模式。
5家上市公司,数百家行业领头公司,
中航国际、中航地产、深天马、天虹、飞亚达……中航苑,从来都在时代前 沿,也将一直奔跑在洪流里……
从一排铁皮房延伸的104800平方米蓝图构想
传奇,总是有着相似的开场。1979年,原广州中航深圳办事处入驻宝安县法院。
1981年,更名“深圳中航工贸中心”的中航人,获得了第一块政府拨划的土地,合计104800平方米。这就是中航苑的前身。梦想的尺度,何止104800平方米?即使没有外界支持,自力更生的步伐依然向前。平整、筑路、拉电、接水、通话……同年九月,承建单位入驻工地,在一排铁皮房里,正式展开了中航苑的蓝图绘制。
振中路走出的四合院
“路两边,搞商业”,“背对马路,面朝中心”。
这些想法的提出,在当年,都可谓创想。源自北京传统机关部门的四合院布局方式,成为了中航苑最初的规划理念,并沿袭至今。以振中路为分界,北边建部分住宅和厂房,南边建设厂房和办公大楼。
30年,中航苑在磨砺中奋进,一个以发展工业为主,工贸结合的企业集团在这里崛起。
“企业家摇篮”——20号公寓
1989年以前,几乎所有中航人都居住在简易工棚。直到1991年夏天,20号公寓落成,中航苑第一批人才正式入住。
时至今日,这栋每六人一间的公寓,已为深圳乃至全国输送了大批杰出的企业家和政府领导,可谓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一段佳话。深圳中航工贸中心最初制定的“一专多能”用人原则,也成为了中航苑未来几十年里人才辈出的重要因素,影响至今。
新中国土地改革的“第一拍”
回首特区成立之初,地多钱少,解决开发资金成为一大难题。当时,作为改革开放试验田的深圳,开始首次探索土地的有偿使用。1987年9月,特区政府以协议和招标的方式有偿拍卖了两块商品房用地。其中,由中航工贸中心以106万元协议获得的土地,正是如今中航北苑所在地。这,是击向中国土地改革的第一拍,海内外舆论众说纷纭。
这一拍,直接促进了1988年的宪法修改,至此,土地无偿划拨、无期限使用的历史结束,我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进入新的里程碑。
中航技公司为什么能拿到这么一大片土地呢?一是因为中航技公司进入深圳早;二是因为有实力。中航技的全名是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公司,成立于1979年11月1日。
中航,与特区脉搏同律动
中央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后不久,中航技就在广州设立分公司,同时在深圳设立办事处。深圳经济特区正式成立的时间是1980年8月26日。所以,与中航技人谈话时,经常会听到他们说:“中航技与深圳经济特区一起成长……” 当时航空工业部副部长段子俊亲自来到深圳找梁湘说服他说:“航空工业是苏联援建的156个项目之一,也是国家投资比较多的重点企业。航空工业技术水平高、设备好,以我们的精尖产品和技术优势吸引外资,可以为特区装扮一个亮丽的门面……”段子俊的话极有说服力,梁湘将土地划给了中航技公司。
1981年3月开始,大型推土机开进这片土地,削平山头,填平沟壑,短短一个月时间实现了七通一平。1981年9月,建成了4栋牛毛毡的快装厂房和简易办公房,先后开办了南航电子厂、航空精密模具厂、深圳航空铝型材厂等。1982年4月,中航技深圳办事处升格为中航技深圳工贸中心,第一任总经理是李国富。
中航技公司是国家航空工业部属下的企业。占地面积达10多万平方米,已经建起了几栋标准厂房。中航技创办了许多技术含量很高的企业,生产出了能够代表中国产业水平的高科技产品,远销国内外。这样的变化才是对华强北、对深圳做出的重大贡献。中航技人实践了对深圳的承诺,在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发挥了中坚作用,成为深圳华强北街最早的奠基者之一。
一个承载改革开放大理想的企业,不仅是这座城市的骄傲,更是中国的骄傲。在党和国家领导的关怀下,数百个行业领袖纷纷涌现,5家上市公司发展壮大。
- 上一篇:平安银行首推小微微信银行
- 下一篇:扩大三四线城市布局 沃尔玛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