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打造国际一流国土空间智慧治理实验室
- 来源:深圳特区报
- 2022-01-04
以GIS与游戏引擎的融合技术,多功能裸眼立体数字沙盘营造的沉浸式体验空间,全方位呈现深圳在城市规划和土地、海洋、林草等自然资源领域的治理场景;以CityScope城市视景平台,联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团队,汇聚其数据科学、人工智能、城市设计等领域的智慧结晶,提供城市规划与管理服务的动态决策辅助;以海洋元素为核心,流线造型设计的空间,在利用3D激光打印的全球海床地形地貌模型上,展现“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的创新和美好愿景……
2022年1月4日,对标世界一流,精心打造的“深圳国土空间智慧治理实验室”,在深圳规划大厦正式开馆。这是全国先行示范打造的自然资源可全要素、全链条、全环节模拟实验呈现,是覆盖陆海空、信息共享、智能感知的三维自然资源数据底板和技术平台,让超大型城市运转更聪明、更智慧,也将有力赋能“数字中国”建设和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
国土空间信息化“金钥匙”打开“智慧城市”
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催生高质量发展动能,释放数字经济潜力,重塑产业创新版图,提升优质便捷民生服务,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的“数字中国”,也是对深圳创新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寄望。
国土空间信息化攻坚,如同打开“智慧城市”建设的“金钥匙”,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重要的时空基础数据底板。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由此背景建成的“深圳国土空间智慧治理实验室”,是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以及自然资源科学规划的实践,是展示深圳城市规划与自然资源管理工作成就的重要窗口,是落实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后职能转变的重要平台。
该实验室,从设计到实施,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城市工作、对深圳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穿始终,并重点增加了“双区”建设的相关内容;全链条、全要素展示深圳城市规划和山水林田湖草海等自然资源管理的成果,大幅增加自然资源保护利用和“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等板块;因地制宜,优化布局,合理设计,艺术表现,在有限空间内建成了一个集约、直观、生动、智慧的示范展示交流窗口。
城市治理现代化科技感创新感扑面而来
开馆前夕,记者探访了“深圳国土空间智慧治理实验室”。2000平方米面积的展厅内,声、光、电、AI、5G、三维模型、四维动态、互动点阵沙盘等“黑科技”目不暇接,荟萃全球高精尖技术的设备相映生辉。一个个模拟仿真的沉浸式体验空间,让抽象虚拟的技术概念有了具象生动的诠释,蓬勃涌动的“未来感”扑面而来。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实验室在展示深圳规划和自然资源领域工作内容和亮点的同时,突出打造了三个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核心展区:
利用UE4、cesium,ndisplay、云渲染等技术,在全国率先创作了裸眼立体数字沙盘“城市云图”,访问者可沉浸式体验深圳规划和自然资源领域的工作;引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城市视景平台”,结合深圳“智慧城市”时空数据和城市运行数据,推出易用性好、互动性强、可循证的智慧决策演示中心,直观展现城市治理决策过程;利用3D激光打印等技术打造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展区,直观生动地呈现全球海床地形地貌,突显深圳海洋经济建设发展和愿景。
轻点智能触控终端,约12000个电机小方柱自由组成国内首创的“互动点阵沙盘”,实现了空间的可变动性、定制性与趣味性,让访问者快速、直观获取深圳规划与自然资源基础数据以及城市规划、土地管理、城市管理、自然保护等核心数据等。
“城市万花筒”展区,借助5G和AI技术,直播深圳各自然保护地监测信息,地面设置生态脚印传感装置等,动态呈现山水林田湖草保护管理情况,让访问者喝着咖啡便能欣赏美景:黑脸琵鹭在红树林戏水觅食、跳跳鱼在滩涂上蹦来蹦去、猕猴在林间恣意跳跃……通山达海贯城串趣的深圳,正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未来窗”探索现代化强国城市治理新路
实验室内,“未来窗”引人注目。未来窗是横纵集成、时空并联以多维度科学方法对标国际城市发展的动态化研究体系。以深圳为基础,分别对标伦敦、纽约、悉尼、东京、新加坡五座城市,每座城市分别由指标屏、生长屏、实景屏组成。世界发展进入“湾区时代”,向外联通全球,向内引领国家和区域发展,动能澎湃。
伴随一扇扇的“窗口”,从城市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横向进行城市的动态比较,纵向进行产业、人口和功能的研究,横纵集成进行国际城市间的比较,可分别展示“以可视化结合量化的方法展示城市发展核心要素”“动态化聚焦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关键节点和趋势”“以国际视野、本土实践的视角展望国际未来规划”,实现了空间和时间的并联,整体和局部的统筹,由传统的静态分析到动态研究的演变。“未来窗”将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总览全球城市最前沿的理论与实践,坚持以改革为动力推动城市高质量建设,以更智慧、更生态、更可持续的技术创新,驱动“未来窗”迭代升级。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实验室作为深圳自然资源管理治理实验基地和科技创新示范平台,不仅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空间,更要突出科学性、专业性、技术性,为赴深调研考察的政企人士、自然资源管理工作者及相关专业人士,提供智慧大脑、研讨空间和实验平台,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为深圳瞄准先行示范区2025年、2035年、本世纪中叶三个阶段发展目标,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坚实的国土空间“数字”支撑,也为全国自然资源系统提供“以流量为载体,构建城市空间存量发展新模式;以信息化为基础,构建全生命周期管理新模式;以需求为导向,构建市场化配置资源新模式”的范例样本。
深圳国土空间智慧治理实验室引入国际先进的城市视景平台,一键动态辅助城市规划和治理科学决策。
前沿科技亮点抢先看
城市云图:臻于至善,闪耀星河
“深圳国土空间智慧治理实验室”内,一幅由四面巨大的LED屏组成的“城市云图”,生动多维诠释了深圳面向2035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恢宏气象。这是国内首次以裸眼3D的方式,为专业人士提供的高水平可视化媒介平台。
城市云图,基于城市空间底板,打造世界一流数字化图集的国土空间全要素资源集大成者,是治理城市数据、宣传城市魅力的平台,是讲述深圳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故事的舞台。
在时空变换中,城市云图展现了日新月异、欣欣向荣的深圳。适应大中小屏等不同终端的国土空间信息交互展示体系,建立了可与多部门、企事业单位共联共享的空间地形、历史影像、实景三维等城市空间底板;率先推出的重点片区图集,以云上图集方式,立体生动地“绘就”湾区交通、空间结构、城市地铁、山海连廊等“画卷”;深圳重点片区的分布、城市空间结构、规划效果、功能设计、轨道交通、用地情况等,一一获得系统解析; “一脊一带十八廊”和古树名木等,集纳于四面屏空间里,突出生态优先、乡愁记忆、风貌塑造等理念,成为可扩展的国土空间资源数据全集。
城市云图,还着力构建了以创新为引领、以需求为导向、以空间为统筹,集中整合优势创新空间资源信息,基于不同用户需求以及分层分级分项的便捷化交互展示,实现空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创新驱动发展的有效供给;在城市创新力、空间资源交互应用情况调研、需求分析基础上,选择近期关注的基础民生、科创发展、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地区开发等热点选题进行交互式新媒体地图呈现,采用5G、数字孪生等技术,建立集成空间信息、分类分级展示、可视化交互、辅助决策支撑等全新空间资源互动体系。
如同2021年“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和”遨游的矢志不渝,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城市云图的未来,将臻于至善,闪耀“星河”,助力深圳城市现代规划和治理越来越好。
深圳城市视景平台:让城市运转更智慧
基于城市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城市空间治理决策支持系统,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首席科学家肯特·拉森团队研发,通过乐高可触交互输入以及直观可视化输出,辅助国土空间治理获得最优的决策。这就是“深圳国土空间智慧治理实验室”的又一项前沿科技产品。
深圳城市视景平台的创新性,突出体现在实时输出城市总体性能指标、推演过程及模拟结果、三维城市场景实时生成等。
与人类需要定时体检判断身体状态相似,城市发展的健康状况,诸如交通拥不拥堵、学位配置是否均衡、医养设施是否充足等与城市规划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指标,自2021年起将在全国范围启动每年定期“体检”。而深圳城市视景平台,在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提高国土空间规划实施有效性方面,将大有可为。
该平台上,可达性、密度和多样性,是最经典常用的指标。它们将城市未来理想发展的目标,量化为一整套明晰、具体的指标,通过规划城市多层次的数据可视化,分别以城市表现指标“雷达图”、城市关键绩效指标、热力图和物理空间实时渲染,提供小于10毫秒和高于80%准确率的实时反馈模拟结果。
作为理想城市表现的指标“雷达图”,从密度、可达性、多样性三个方面,展示了城市各要素经过聚合的标准化指标,多维度对城市进行体检,衡量城市的活力和健康状况;城市关键绩效指标,表达城市属性之间的多样性,体现建筑能耗、交通能耗、创新潜力、安全保障、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城市绩效;热力图,在三维界面对城市表现特征进行地理定位,以专题地图的方式展现城市指标的空间分布,展示不同区位可达性高低、道路拥堵状况等;物理空间实时渲染,通过手持无线交互可触式硬件的移动,将建筑尺度、虚实关系、街区界面、城市天际线,实时呈现在屏幕3D城市模型中,辅助使用者更为有效的理解关于城市空间的未来想象。
“注重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让城市运转更聪明、更智慧”,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新时代深圳国土空间改革、规划、治理,都将聚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激发城市活力和创新潜能,努力建好“和美宜居幸福家园”,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改革树”记录了深圳规划和自然资源领域屡创“全国第一”的改革史奋斗史。
改革树:赓续传承奋斗,共创美好未来
一帧帧照片,一个个镜头,由铜制浮雕“拓荒牛”开篇的“深圳国土空间智慧治理实验室”展厅内,“改革树”用经典影像记忆,讲述了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多年来,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领域屡创“全国第一”、赓续传承的改革史、奋斗史,并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不断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
1.1979年7月,蛇口工业区破土动工,打响“中国改革开放第一炮”。
2.1979年第一份土地有偿使用协议、第一个商品房小区东湖丽苑的“土地入股”合作建设商品房,1980年第一个客商独资营建商住大厦协议的租地建设商品房,深圳完成土地有偿使用的初步探索。
3.1980年至1981年,深圳在沉睡的土地上找到了特区建设“第一桶金”,签订22项房地产项目协议,有力支撑特区高速发展。
4.1987年,深圳实行“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首次协议出让土地建成中航北苑,首次招标出让土地建成文华花园,首次拍卖出让土地建成东晓花园。其中,新中国土地拍卖“第一槌”的敲响,被誉为中国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的“第一次革命”,推动了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土地管理法》修订。
5.1988年,深圳成为我国第一个建立国土基金的城市,支撑了深南大道、宝安国际机场等重大项目建设。
6.1992年,深圳第一次土地国有化启动,原特区内农村集体土地全部一次性征为国有,实现了农村向城市、农民向居民的“两个转变”。
7.2001年,深圳在全国首创土地挂牌交易,建立经营性土地有形市场,开启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的“第二次革命”。
8.2004年,原特区外宝安、龙岗两区原农村集体土地一次性全部转为国有,深圳成为全国唯一一个没有农民、没有农村的城市。
9.2005年,深圳首宗工业用地挂牌出让,这是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的“第三次革命”。
10.2009年,《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发布,在全国率先提出城市更新概念。
11.2012年,深圳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综合试点启动,这是我国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历史上又一次里程碑式的重大抉择。深圳市土地整备局成立。《深圳市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总体方案》赋予深圳推进土地资源配置市场化、土地利用高效化、土地管理法治化等关键领域“先行先试”权利。
12.2016年,深圳启动“国土空间提质增效,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十大专项行动,打出“组合拳”,推动城市内涵集约式高质量发展,逐步实现“项目等空间”向“空间等项目”的根本性转变。
13.2016年,国家海洋局批复深圳为全国首个海洋综合管理示范区。
14.2017年,《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首次提出“推进深圳等城市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15.2018年,《深圳经济特区海域使用管理条例》《关于勇当海洋强国尖兵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决定》等相继出台,深圳加速推进“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
16.2018年,“智慧城市”空间底板全面进入三维时代,“多规合一”信息平台、可视化城市空间数字平台等上线运行。
17.2019年、2020年,深圳成功举办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习近平总书记为2019中国海博会开幕致贺信。
18.2020年,《关于勇当海洋强国尖兵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实施方案(2020-2025年)》发布,深圳到2025年将成为我国海洋经济、海洋文化和海洋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标杆城市和对外彰显“中国蓝色实力”的重要代表。
19.2020年,《深圳经济特区城市更新条例》发布,率先在全国以地方立法固化实践成果,首创市场化运作、“个别征收+行政诉讼”制度等存量用地开发的“深圳方案”。
20.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印发,首批清单赋予深圳自然资源领域16项改革攻坚任务。
21.2020年,深圳实施“山海连城”计划,打造“一脊一带十八廊”生态格局,推进森林入城、湿地融城和碧水串城。
22.2021年,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充分肯定以自然资源等领域为重点的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实施一周年主要成效。
23.2021年,深圳高质量完成《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编制。这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年来的第四版法定总体规划,是国家规划体制改革后第一部覆盖全域全要素“多规合一”的总体规划、纲领性文件。
- 上一篇:2021年中国造船业接单量世界第一
- 下一篇:高端制造业用电占比超三成